郭曉東
摘 要:多元化教學方法,就是教師綜合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進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與傳統單一、刻板的教學方法相比,多元化教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以生為本。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幾方面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課外拓展
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完善。初中語文教師逐漸認識到“學生本位”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多元化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平時多積累教學經驗,并懂得觀察學生,做好教學調研,具有敢于創新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這樣才能夠使初中語文教學更加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和發展規律。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1.無法做到“以生為本”,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
“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在我國初中教學領域倡導多年,但是直至今日都無法徹底貫徹落實。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初中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過度關注,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課堂上教師一味地灌輸知識,初中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還是十分普遍,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2.教學方法老舊,學生思維桎梏
初中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桎梏,構建更加和諧、人性化的教學模式。但是目前很多教師依舊無法擺脫“說教、死記硬背”等古老的教學方式,這使得初中語文課堂環境僵化,學生思維得不到解放,分析能力、語言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制約。
3.忽視初中教育目標,學生發展片面化
初中語文教育的整體目標是促進學生整體發展,奠定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語文教學包括很多內容,比如,閱讀、寫作、識字等等。這些內容之間不是相互獨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將這些內容整合在一起,多多開展綜合性訓練,才能夠幫助學生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知識。
二、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1.巧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情境教學法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語文教學中的很多內容,都需要借助學生的想象力、邏輯分析能力來完成,情境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維平臺,在教師創建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情感更容易被激發,學習效率更高,解決問題的效率更快。
比如:《變色龍》一文,教師運用分組教學法的同時結合角色表演,通過分角色表演為學生創建一個鮮活的情境,小狗、赫流金、葉爾德林以及主人公奧楚蔑洛夫都由班級中的學生來擔任,伴隨著學生的表演,教師講解相應的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課文的要點,這樣一來課堂變得更加活躍,死板的課文也變得鮮活、生動,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小組探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小組學習、合作探究是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以及課堂標準中明確提出的教學方法,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全面落實小組合作教學法,合理布置學習任務,鼓勵學生親自參與,獨立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也能夠深刻體會到語文學科的魅力,也更加熱愛語文。
比如:《孔乙己》一文的學習,首先教師給學生充足的分析思考時間,讓他們進行知識點的研究分析,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或者是啟發性的提問,幫助學生找到答案。例如,文章中對孔乙己描寫的情節中相互不聯系的情節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讓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增加感情和內容交流,通過反復思考解決問題,同時也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花費足夠的精力去完成任務,展現合作學習探究的魅力。
3.內外結合,注重課外拓展
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訓練非常重要,單單憑借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注意課內教學向課外教學的延展,這樣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會提高得更快。一般會采用以下方法:為學生提供一些富有感染力的美文,通過美妙的句子感染學生;結合課內材料適當挖掘課外材料,做到課內外能力訓練的融會貫通。
比如:《我愛這土地》這篇課文,課文主旨表達的是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將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縮小為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然后在課上進行口頭作文,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發展,此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使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進一步激活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針對現階段中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使用不同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錢動水.用“合二而一”思想指導初中語文教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1(12).
[2]楊懷萍.讓研究性學習植根于初中語文教學中[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