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琴
摘 要: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歷史知識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事跡,而故事化的教學策略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上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不但可以為歷史課堂增添樂趣,還能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全面分析初中歷史學科故事化教學應用實踐的相關策略,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歷史學科;故事化教學;應用實踐
一、教師要做好故事化教學模式的準備工作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為了讓故事化教學模式更好地發揮其實際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授課前要按照歷史課本的相關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渠道搜集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料,為課堂的教學活動做充足的準備工作。教師在搜集教學資料時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與實際生活相符,并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保證所搜集的故事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打破以往的固有思維模式,勇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另外,教師還要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堂中進行激烈討論。這種故事化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歷史情節中,牢記與歷史有關的細節問題。
二、教師在歷史課堂中要突破難點
教師在歷史課堂上采用故事模式進行教學時,要盡量在歷史教材中選擇故事內容,教材中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可以給歷史教學提供很好的素材。教師在使用這些歷史故事時,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學需要進行適當補充。比如,在講三顧茅廬時,教師可以添加《隆中對》,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三國鼎立的形成。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個有心人,挑選并整理出適合初中學生的歷史故事。按照學生年級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故事,用課本之外的故事內容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從而打破教學常規,突破教學難點。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抗日戰爭時,教師可以利用投影展示抗戰中人物的圖片,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回答人物的姓名并講解與人物有關的故事內容,故事講述完畢后,教師要讓學生回答在故事中讀出了什么或者在故事中看出了什么,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有介紹關于鴉片戰爭的內容,這一內容的主要知識點是講述清朝閉關鎖國的程度以及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講解與鴉片戰爭有關的各方面內容和特點,那么整個課堂會顯得十分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教師將道光帝的故事穿插其中,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記住重點內容,并突破難點。
三、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研究歷史故事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歷史故事時,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可以根據每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狀況,讓學生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然后教師按照所有學生對問題的掌握情況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在交流討論后確定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并將該問題情境作為小組研究的方向。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后,學生就可以根據討論后的教學情境進行分工合作,搜集與教學情境有關的歷史資料。例如,有的學生可以到社區進行調查,有的學生可以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有的學生則負責整理所搜集到的資料,還有的學生可以負責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小組成員的分工與合作,不但可以增強他們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他們的團隊意識,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小組的選擇與判斷力。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歷史故事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學會分析歸納法。
四、展示小組互助合作的成果
在歷史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與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展示小組的共同成果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比如,論文答辯、圖文展覽等,展示學生的合作成果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豪感和滿足感,還可以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另外,學生在展示互助合作成果時,還可以在總結經驗的同時,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并從中體會歷史文化帶給自己的不同情感。
五、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心理環境
教學心理環境對初中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心理環境的因素所包含的種類有很多,主要有個體心理因素、班風、人際關系等。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為學生營造和諧的教學心理環境,那么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有積極樂觀的情緒,還能夠培養學生健康向上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總之,良好的教學心理環境在初中歷史故事化教學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
歷史本身就是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故事化教學模式是明智之舉,同時也是對歷史教學方法的有力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取具有拓展性和典型性的歷史故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把握時機,讓歷史故事緊扣文本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歷史內容的理解能力,從而為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來鳳.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D].華中示范大學,20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