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志
摘 要:新課標文綜卷歷史選擇題材料新穎,形式多樣,考查能力靈活。在新課標背景下,高三歷史教學應遵循能力為先的教學理念,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史學素養。
關鍵詞:高考歷史;思維能力;信息提取;信息處理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新課程理念滲透到高考試卷的命制中,歷史高考選擇題已一改以往只是教科書原文“搬家”的單一形式,注重了結合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創設新情境、新問題,考查學生依據已有的歷史知識獨立地分析、理解、歸納、概括、判斷、推理、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這就使選擇題成為能全方位多層次考查學生能力的重要題型。同時,對于高中教師和學生提出了一個深刻而又嚴肅的命題——如何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歷史材料型選擇題是把材料解析題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選擇題延伸的結果,其特點是由一段材料(文字、圖畫、圖表等)與簡明扼要的設問構成,備選項一般是對所引材料表明的含義的正確理解。同一般材料解析題一樣,材料型選擇題的材料來源廣,形式多樣,如,文字材料、圖片材料等。形式雖然豐富,但終究考查的是學生的基本歷史能力和基本歷史素養。《考試大綱》這些能力與素養有明確規定:
筆者認為,《考試大綱》中各種能力和素養要求,其實就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落實在高考中的第一步就是信息提取和信息處理,首先要求具有閱讀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此過程中,檢驗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延伸檢查學生史學、史識、史才等史學素養。
一、學生信息提取能力存在的問題
根據多年高三教學工作經驗,學生在思維能力方面一般有以下問題:
1.提取信息不全面
看到一段材料、一則試題,往往得到一點信息就以為全面理解了,淺嘗輒止,孤立地分析每則材料,而無法將所有材料聯系起來進行整體思考。只見表面,不見實質。
2.提取信息不準確
在部分材料尤其是表格材料中,有的信息起到一種迷惑作用。學生不能很好地綜合分析,做出正確判斷。
二、如何加強培養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加強學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閱讀理解材料是解題的必要前提,讀懂、讀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題的第一步
如果是文本材料,先分析句子結構,分析判斷是總分結構、偏正結構,還是遞進結構,也可以采用抓主語、謂語、賓語,判斷材料的核心含義。
2.注意材料與教材的有機結合
回憶教材中相關知識的背景、內容、性質、評價等。
3.看關鍵詞語,明確內涵外延
對于選項中陌生的專有名詞,可采用“拆字組詞”的辦法來揣測含義。例如“政治訴求”可以拆為“政治、告訴、追求”三個詞,這樣很容易理解命題人的本意。
三、高三教學過程中的應對策略
1.總體思路
通史體例,新舊結合,落實考綱,夯實主干,突出技能,精選習題,反復訓練,書學透,題做夠,以提升解題能力為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2.具體方法
(1)從“教師為本”到“學生為本”,主動學習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思考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對解決疑難問題比較有效。課堂教學追求生成性課堂,不僅僅是既定知識的傳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課堂遇到的或者存在的問題的解決,以及能力的發展。
(2)從“以本為本”到“重整教材”。以通史體例將新舊教材糅合起來搭建時空體系。新教材專題史對于學生系統地復習過于支離破碎,無法構建歷史的時空體系,用舊教材取代老教材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任務太重,另一方新教材在史觀和體例上的優勢也無法體現,因此,將二者糅合起來是比較好的選擇。
(3)強調階段特征的梳理,正確理解歷史發展線索和階段特征是新舊高考共同關注的能力考查。運用歷史階段特征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和鞏固記憶知識,還可以啟發學生了解掌握知識的過程,弄清獲取知識的方法,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其能夠自如地,甚至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4)注重不同史觀的運用,高考除在考查內容上有鮮明的時代性,試題的設計也注意反映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趨勢,凸顯新的史學研究范式,革命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化史觀、全球史觀、社會史觀、生態史觀等明顯地影響著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
(5)從“注重強度”到“注重效率”,在預習上利用導學案讓學生提前完成預習,對知識有一個大概的把握。講學案時對記憶性的知識簡單串講,對重難點進行詳講;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讀、記、聽、寫、練等多種形式提高課堂效率。練習上,建立題庫精心組題,分門別類,強化訓練。
(6)從“浮于表面”到“落實細節”,高考成敗在細節。關注細節有以下幾點:關注知識細節,例如,課本上的圖表、小字、課下注釋等。關注類似知識點的比較區別,如二程的理學與朱熹的理學。關注解題細節,訓練對選項中陌生專有名詞在程度、范圍、含義上的體會和理解。
(7)從“閉目塞聽”到“關注時事熱點”,課堂上補充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時事熱點,講課、出題時多與時事熱點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王遵義.新課程下歷史高考命題研究[M].中國文化出版社,2013.
[2]張貴賢.2013年高考歷史復習方向談[J].中學政史地,2012(11).
[3]徐賜成.新課程高考歷史命題趨勢及意蘊[J].歷史教學,2012(2).
[4]奚秀真.例談歷史有效信息提取能力的培養:論高考生解答材料解析題的奧秘[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9(Z1).
[5]周道貴.從近年高考歷史卷看如何提取歷史有效信息[J].新高考:文科版,2005(11).
[6]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實施與分析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7]李杰.歷史課堂的觀察方法與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注: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題 JCJYC151105093。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