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勝
摘 要:美術校本課程是國家、地方美術課程的有益補充。美術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也是學校的美術特色工作的重要舉措。結合教材找尋適合的話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最重要的切入點,也是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著眼點。
關鍵詞:話題;美術校本課程;找尋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美術校本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術校本課程是國家、地方美術課程的有益補充。它豐富了學生的美術知識,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情趣、人文情懷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美術校本課程設計與實施,也是學校的美術特色工作的重要舉措。我校自2006年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至今一直高度重視美術校本教材開發,并且在校本教學方面做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經驗。現就我校在“晉江本土品牌”美術校本課程的并發、開展和教學的一些心得小結如下:
一、找尋一個身邊的話題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密切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指導學生自覺從周圍生活中吮吸藝術營養,培養用美術服務生活、美化生話的意識和能力。
身旁的話題往往具有親近感。現行的高中美術欣賞教材,精英文化充斥其中,它與學生的生活境況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對教材產生敬畏感和陌生感,而他們所生活的城市——晉江,號稱“品牌之都”,視覺傳達作品豐富。品牌文化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的影響與日俱增。作為一名美術老師,不應在平時的美術教育中忽視這一現象,要因循利導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身邊的品牌文化。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對學生來說,離他們最近的、感覺最為親切的還是本土文化,因為這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與心理需要。帶著濃濃鄉情學習本土品牌,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學習氣氛濃郁、興趣高漲。結合地方實際,利用好本土品牌,促進校本課程的開發,讓學生感覺到美術就在身邊,與自己有關。如我在《新年紅》一課中,首先,通過播放“雅客”產品廣告圖片和影像廣告導出問題,為什么“雅客”品牌喜歡以紅色作為品牌營銷的主色調呢?進而說明了中國人對紅色的偏愛:春節期間的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裝飾物上的紅色,敦煌壁畫中的紅色,油畫《開國大典》中的紅色,剪紙作品的紅色,婚慶服飾的紅色……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紅色是中國人喜歡的顏色,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常見的顏色。其次,嘗試著揭示其中體現的中國人的價值認同。紅色是一種令人熱血沸騰的顏色,它象征著喜慶熱烈,代表著吉祥如意。第三,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色是怎么運用的,怎么用好看。最后,通過作業讓學生獲得更深的體驗和認識——學生合作,用紅色完成對教室門窗的裝飾,做到整個教學過程渾然一體卻沒有脫離美術的本體。
身邊的話題也使校本美術教學的內容呈現多樣性。高中美術課本的內容都是以圖片的形式,呈現靜態的平面的特征。我設想,能否不拘泥于原有教材或在原教材的基礎上,另外介紹一些當下的,學生更愿意接受的,以視頻形式出現,藝術形態呈現影音畫相互交融的現代藝術呢?于是我選擇了本市品牌廣告作品作為開發校本教材的突破點,開發了《影視廣告欣賞》。這樣就把教材的相對封閉性與美術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之間的矛盾協調起來,把校本課程的開發使有限的課本與無限的現實生活背景相聯系,與學生的經驗、想象力和創造力相聯系,從而體現開放性、生態性的意義。
現實的話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留心去發現、記錄和利用,就會成為生動的美術課程資源。
二、找尋一個針對性的話題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需要尋找一個針對性的話題。針對性的話題能使學生一下子明確教學的重點。本市品牌的視覺傳達作品是學生經常接觸的。但我們的學生,對身旁的品牌標志作品司空見慣,已經沒有敏銳的批判思考能力,難以解讀包含在這些信息中的深層含義,更談不上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視覺傳達作品,學會關注身邊的藝術,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生活美術教育的實質。所以我在《文化關照下的標志設計》一課中,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了課前話題切入:晉江有哪些知名品牌?你能否畫出它們的標志?能否說說它們標志設計的含義?當學生發現他們僅僅只能說出品牌的名稱,而不能畫出它們的標志甚至說出它們的含義時,他們非常震驚。從而引導出“標志的設計創意與品牌文化內涵相一致”的教學重點,學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話題的切入要做到有針對性,就需要關注美術本體和應用的價值。如在《本土品牌影視廣告創意》一課中,可以切入的話題很多,但要注意到課堂欣賞的重點是介紹情節還是影片的照明設計?是欣賞廣告的剪裁還是廣告的創意?我們學習本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這樣才會使話題切入的針對性更強。我設計的教案思考是:本土品牌電視廣告欣賞,我們要學習什么?與學生一起分析:它們的情節我們理解得來。它們的剪裁、照明技法我們沒有設備學不了。它們利用情節來烘托主題、突出廣告創意,我們能學。因為我們也可以把自己的廣告構思、創意用筆表達出來。我選擇了“七匹狼”服裝系列廣告,從“七匹狼”品牌的命名、logo設計、廣告詞創意,到品牌廣告欣賞。這樣“七匹狼”系列廣告的知識點就聯系起來了,體觀美術本體語言,學生理解了品牌策劃的各個環節不是孤立的,它們應該是一個整體,創意才是一個品牌成功策劃的關鍵。
當然,要做到話題的針對性就必須深刻理解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重點,整體思考。教學中循序漸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才能引人入勝。
三、找尋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校本課程課堂教學必須有一個中心主旨,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話題——美術作為文化存在,離不開文化的主體意識。高中美術新課標下的新型美術課堂,欣賞評述傾向內化為素質品質和文化品位,呼喚人文關懷的回歸,美術知識融入文化學習的背景中,鼓勵學生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
對晉江本土品牌教材的開發,我不單介紹品牌的表現手法和創意,我還通過欣賞品牌視覺作品引領學生進一步挖掘品牌文化,進而深刻學習和領會中國傳統文化。如在《“七匹狼”品牌創意》一課中,我設定了幾個問題:(1)人們普遍認為狼是“貪婪、狡猾、野蠻”的象征,為什么七匹狼企業卻給自己定位為“狼”呢?(2)七匹狼標志設計有何特色(3)七匹狼標志的色調為何使用綠色?(4)七匹狼的“七”有何內涵?和學生一起研究中得出:(1)狼的缺點也是狼的優點,狼具有勇猛頑強、忍耐執著和團隊精神。(2)圖像設計為奔狼,充滿動感,寓意著企業不斷開拓、勇往直前。(3)圖案的底色為綠色,既顯示出與奮斗相關的勃勃生機,也讓人聯想到與休閑相關的大自然。(4)閩南地區有“七成八敗九厲害”的俗語,“七”在本地區是個吉祥數字。(5)閩南語(本地方言)“狼”的諧音是“人”,七匹狼的命名源于品牌創立之初是由七位志同道合的青年合辦而成。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其實中國龍圖騰是從狼圖騰演變而來的,七匹狼企業給自己生產的產品起名“狼”,既是對自己品牌的定位,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欣賞本主品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氣息。
美術教育始終是不能離開文化的傳承。我們確定的研究話題須得使美術教學如:“引入門墻無意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文化情景中來學習美術,研究的話題像春風潤物細無聲。學生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也得到文化的熏陶。
四、找尋一個創意性的話題
校本美術課程的開發需要尋找一個創意性的話題。創意的話題就是在學生欣賞本土美術作品后,留給學生發揮創意的空間。創意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我們去開發,就會有新意。如在《本土品牌廣告創意》一課中,我讓學生在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設計一則以“季延”(校名)為品牌的產品廣告創意,學生不僅把廣告創意寫出來。有的同學課后還把創意制作成Flash動畫。又如在《文化關照下的標志設計》一課中,我讓學生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為學校、班級、學校活動設計一個標志,然后把所有的標志進行編號,發動學生投票,由他們來決定采用哪個標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創意性的話題使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現了實際應用的價值,有利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在創意的過程不但記住了廣告創意的本質和內涵,而且能與《設計》《繪畫》模塊教學的整合,在創意中理解鑒賞,在鑒賞中理解創意。
新的教材觀認為:教材不僅僅是一個主題、一點啟示、一種資源或一些范例,還是為師生提供可選擇、可開發、可創造的契機,成為可拓展、可探索、可研究的平臺。教師可以借助教材,根據地域、學校和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開發和再創造,上出有個性、有特點的校本課。而學生借助教材,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能進一步創造出無限多樣的作品來。因此,結合教材找尋適合的話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最重要的切入點,也是教師教學觀念轉變的著眼點。
參考文獻:
樊成河.挖掘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J].考試周刊,2015(30):16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