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亮
摘 要:語文作為功能性主要初中文化科目之一,具有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泛的特點。想要不斷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就必須認真把握學生對語文素材的積累以及綜合能力的拓展,讓學生在感受語文知識博大精深的前提之下,進行一定程度的人格培養。在有趣的課堂氛圍、良好的教學方法以及規整的語文教材之外,如何進行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最為關鍵的條件。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方法;探究分析
根據中學生新課程標準不斷地改革深化,語文學科在中學生素質考核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改革力度和標準也相應加大,對閱讀的教學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習的重點環節,是初中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綜合技能的重要基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技能,重視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實踐中尋找更加優良的教學方法和素材。
一、個性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探究分析
1.所謂個性化的閱讀模式,即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根據學生對語文文本的自主理解和自我認知進行相應的點撥和指導。個性化的閱讀模式,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影響就在于閱讀氛圍的營造和知識掌握的隨性。重要的是,在個性化閱讀模式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學習并非不聞不問,不是過分縱容,而是給予更多人性化的關懷和支持,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錯誤的指正和思想的升華才是最為關鍵的部分。
2.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理解和語錄批注,全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方面最容易產生的分歧與錯誤就是根據問題和分數來進行回答和解釋,不重視自我內心對文章內容的把握和深意的理解。這會導致學生為了得分而閱讀,也許成績會不錯,但在語文水準的提高上卻又差了一大截。如果能夠鼓勵學生閱讀的時候進行簡單備注和記載,用自己的符號將所見所想呈現出來,就能夠很大程度地改善這種為了得分而閱讀的弊端,將學生閱讀的目標從符號與文字的疊加轉變為思想與內容的滲透,學生的閱讀興趣將被無限地激發和放大,閱讀能力自然不斷提升。
3.切忌過早下定論,培養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想要在閱讀教學方面有新的突破,就必須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過早地將結論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的思維定式和思想遲鈍。給學生多一些空間進行自我情感的發揮和培養,自己進行探索和認知比教師的強硬給予要有更良好的效果。學生在邏輯思維的培養過程中,能夠體會被認可的驕傲,更能夠體驗自我思考的樂趣,創新實踐能力將全面提高。
二、探究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的探究分析
1.所謂探究化的閱讀模式,是改變傳統的你教我學的方式,將合作學習、交流討論的小組學習模式引入語文閱讀課堂中,將學生按照小組進行相應語文閱讀任務的分配,在教師的指點之下,學生進行自主的研究與探索,事后進行相關的組內與組別之間的交流和切磋。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展示自我的想法和觀點,褒貶不一,特色各異,學生以自我和小組為中心,需要不斷提高自我的創新、探索能力以應對其他小組的“針鋒相對”,在探討與研究中學會如何推敲和分析文章,最后獲得對自己都有意義的觀點和結論。
2.耐心指點,多傾聽,支持質疑。探究化的閱讀模式也就是答疑式的教學方式,想要開展這種閱讀教學方式,就必須讓學生敢于發問,勇于質疑。學習貴在疑惑。如果沒有疑惑,就沒有前進的可能。初中階段的學生在成長環境、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方面有差異,在閱讀的疑惑和重點方面也有各不相同的把握。教師不能一概而論,或者敷衍概括,需要將重點的內容重點突出,將不同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充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更加融洽、和諧的閱讀環境,讓學生在質疑中有所獲,在提問中有所得。
3.小組合作,探討交流,解除疑惑。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除了學習知識的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與他人協作、分享的能力。在疑惑出現的時候,除了尋求教師的幫助,還能夠與班級同學進行同等層次上的討論和研究才是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交換意見,指點不足,在合作的環境下將疑惑和收獲一同拋出,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進入語文學習當中,在閱讀文章的同時學會審視自我、完善自我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語文閱讀是一項重在指引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把握閱讀精髓、探究語文深意的教學實踐,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進行點撥與指正。閱讀能力的培養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如何理解欣賞、感受評價教材內的語文以及教材之外的大自然,是有益于初中生才智和性格全面發展的重要活動,對增強初中生的實踐與探索能力具有頗為關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聊城大學,2014.
[2]任曉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策略探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陳聰.初中語文比較探究式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