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考試成績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試卷的命制中試題間的相互關聯程度和相應的考試預期是一個重要方面。對于不同關聯度的試卷和考試預期價值會對學生的成績出現顯著差別。
關鍵詞:試卷差別;考試價值;學生成績
一、問題的提出
在數學考試中,考試焦慮是比較復雜的消極情緒現象。在國內外眾多的研究成果中,鮮有試卷類型對有考試焦慮傾向學生的考試成績產生影響的研究論述。命題者通常會關注每題及全卷的難度系數、信度和區分度的關系,因試題關聯度導致的不同難度和考試預期價值對學生考試成績的影響及程度的大小很少考慮。因此,本實驗將試題間關聯性和考試預期價值作為考試成績的干預因素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實驗設計
實驗采用兩次22的實驗設計,將試題關聯程度(高關聯度和低關聯度)、考試預期價值(考試極其重要,考試無關緊要)作為自變量,以考試成績作為因變量。
2.被試的選取
課題組隨機篩選出有考試焦慮傾向的新生85人,選取月考成績平均成績作為分組依據。分為四組:“高關聯度——高預期值”組(23人)、“高關聯度—低預期值”組(21人)、“低關聯度——高預期值”組(21人)、“低關聯度—低預期值”組(20人),各組平均成績之間沒有顯著差異。(F=1.525,P=0.197>0.05)(見表1)
3.實驗材料
本實驗選擇了北師大版七年級(上)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作為素材,命題小組為本次實驗專門命制四種不同類型的試卷,并提供在相關測試時需要給出的不同輔助信息。
4.實驗程序
各組被試在同一時間參加測試,時間長度為2小時,為了控制試卷的關聯度,告訴“低關聯度”組被試:試題關聯度較低(難度高),通常只有10%的人能夠順利完成,告訴“高關聯度”組被試:試題關聯度高(難度低)通常有90%的人能夠出色完成; 為了控制考試預期價值(重要性),在上述每一組被試中,都告訴一部分被試考試屬于選拔考試,考試成績相當重要,告訴另一部分被試本次考試成績高低是無關緊要的。
三、數據統計與分析
對4個小組成績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結果顯示,4個小組中,“低關聯組”成績比“高關聯組”成績低,且“低關聯度—低預期值”組的被試成績最差,“低關聯度—高預期值”組成績好于預期。“高關聯度—高預期值”組成績最好。
對成績進行2×2方差分析,以關聯度和預期價值作為被試間因素,結果如下(見表3):
表3數據表明,試卷關聯度主效應顯著(F=761.344,p=0.045<0.05),預期價值主效應顯著(F=638.152,p=0.037<0.05),結合表1,高關聯度方式成績顯著高于低關聯度方式,且學生考試預期價值成績顯著高于低預期價值成績,但關聯度與預期價值兩因素交互作用沒有達到顯著水平(F=3.110,p=0.081>0.05)
對兩因素不同組合方式(共C42=6種)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下(見表4):
【說明】分別用A1表示高關聯度,A2表示低關聯度;B1表示高預期價值,B2表示低預期價值。
從數據可以看出,6組中有3組達到顯著差異,且主要是因為試卷關聯度的不一致。其他分組也有差異,但是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四、結論與建議
從前述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試題關聯度和考試預期價值設定都會對有焦慮傾向的新生成績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其根源作出歸因。
1.結論
(1)試卷題目間關聯度對成績影響的歸因分析
試卷關聯度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考試的難度。對于具有焦慮傾向的新生群體,在面對不同關聯度的試卷時,他們往往會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不恰當高估考試的難度。因此,相對于個人能力而言,他們只會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去完成能夠得到回報之處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堅持(如高關聯度試卷),這時激發他們的主要是正面誘因。但在面對難度較高同時回報也更加豐厚的低關聯度試卷時,他們會將投入的代價估計過大而對回報估計不足,因此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旦遇到一定困難,負面誘因會立即成為主要方面,促使他們過早地放棄努力。這對他們追求高層次目標是極其不利的。
(2)考試預期價值對成績影響的歸因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在難度較低的“高關聯度”測試卷中,考試預期價值沒有對成績造成顯著差異,但在難度較高的“低關聯度”試卷中成績差別明顯。具有焦慮傾向的新生在“低關聯度+高預期價值”組測試結果表明:他們堅信考試中遇到的困難付出的努力,會通過考試預期的高價值得到補償,且未來的回報值會大于當下的付出總和,因此,他們即使面對困難自然能夠做出最大的堅持和努力。
2.建議
(1)培養學生對不同學習難度的耐受力水平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完成考試任務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進行“代價——報償”的比較、決策過程。因此,對于那些成績不佳的學生,最主要的不是對他們進行學習重要性的教育,而是盡可能讓他們覺得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困難。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設計具有不同難度梯次的測試卷,訓練學生對于不同難度考試的耐受力水平。要使他們感到通過自己中等程度的努力,每次考試得到的回報總是大于自己所付出的代價總和,這樣對于消除學生的考試焦慮、減弱不利因素的影響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因此,精準確定學生投入中等努力程度就能完成的試卷命制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一定要給學生匹配相應難度的試卷,絕對不能以犧牲問題難度來取悅學生,那樣做無助于學生考試控制力和耐受力水平的提高。
(2)在考試中適度運用考試預期價值
在不少教師和家長看來,不斷強調學習和考試的重要性似乎對提高學生的成績總是有益的。但實際上考試預期價值的運用是一把雙刃劍——在難度低的考試中,考試預期價值對于學生成績的影響十分有限;而在難度高的考試中,運用強調考試預期價值的方法會促使學生付出更大的努力,他們自然就會要求索取更大的回報,這時他們對于失敗的耐受力就會降低,一旦失敗,對他們的打擊會更大,會極大地削弱他們今后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只有在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考試中適度運用考試預期價值,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熱情。
參考文獻:
張躍紅.不同思維類型對數學解題的影響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5(5):46-50.
作者簡介:張慶輝,男,1963年12月出生,四川德陽人,大學雙學位畢業,陜西省特級、高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課堂教學研究。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