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彩霞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反復把強調培養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的目標,因此,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成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的首要問題之一。以此為出發點,針對語感教學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來探析語感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語感教學;農村;初中語文
語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并不十分常見,反而更多出現在英語教學中,語感教學的產生是為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出現的一種特色教學方式。然而正是因為在語文教學中對于語感教學的忽視,造成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文學情感能力的缺失,這種缺失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學生情感的培養、對文學的體驗等。因此,強化語感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幫助學生培養文學語感成為當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正確認識語感及其重要意義
語感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對語言的基本感知能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表達、進行描述等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語感。實際上,就語感而言并沒有理論上的定義,語感是人的一種本能的感知能力,同時又是文化素養的基本要素。語言是體現一個人文化素養最直接的表現,不同程度的文化素養又會體現出不同的情感交流、審美能力等。對于中學生而言,文化素養正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則是培養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能力,只有學生能夠投入情感感受文學,才能從文學中獲取情感,得到體會,而這恰恰同樣需要語感來輔助完成。因此,語感教學對于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是極其重要的。
二、當前農村初中語文語感教學的現狀
1.應試教育痕跡明顯
在我國部分農村地區,應試教育的影響頗為深遠,至今仍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有明顯的表現,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以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個人能力的基本準則。誠然,學習成績能夠反映一定的現狀,但是對于學生個人能力而言,卻不具備解釋作用。但是迫于中、高考在我國的重要意義,很多教師只能反復強調教學重點,進行試題式教學,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精力來實現語感的培養、文學素養的提升。
2.師資力量的不平衡
在我國,城市與農村的師資力量十分不平衡,往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師資力量越雄厚,這也直接導致部分農村地區教師整體專業水平較低,不利于開展創新性、拓展性的課程教學,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能力得不到提升,對于語感的培養也就非常缺失。
三、培養語感教學的基本策略
1.結合實際生活,開展特色教學
語感的培養需要依靠生活實際來完成,這也是農村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活動開展的有利條件。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在進行《社戲》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童年回憶寫下來,不拘泥于文章的形式。學生通過學習和寫作能感受到魯迅少年時心理路程的變化,從而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學中的情感思想,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學生語感的鍛煉,實現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的培養。
又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環境從課堂轉移出去,開展特色教學,可預先準備幾個實驗讓學生完成,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從實踐中了解真想不止一個,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個人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印象,實現了語感教學。
2.增加閱讀量,實現名作語感訓練
閱讀量是決定閱讀能力的根本因素,而閱讀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語感的表現形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運用盡可能多的資源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包括對教材本身的二次解讀和對名作的閱讀。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從景物、情感兩方面入手,就景物描寫深入學習后,教師可讓學生再次深入解讀文章,體會為什么老舍如此喜愛濟南的冬天,在描寫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等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實現對文章二次解讀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學生語感能力的鍛煉。
如果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教師也可以就詩詞等展開語感教學,如對詩詞的情感朗誦,切實體會詩詞中的具體內容與詩人自身的情感流露,正可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綜上所述,語感教學的培養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而農村語文教學又因為很多難以改善的教學現狀致使語感教學難以開展,教師要靈活運用生活實際和教材本身開展學生語文語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文學中的深刻含義和情感流露,逐漸產生情感共鳴,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綜合文學素養的塑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廷楷.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和解決途徑[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3).
[2]崔艷昭.淺析語感培養與語感教學[J].考試周刊,2015(22).
[3]趙麗敏.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語感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