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欣如 王陽 楊潔 王心悅
摘要: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收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試點方案。增值稅屬于流通稅,對商品和勞務產生的附加價值來計算應納稅額。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旨在減輕重復征稅情況,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是物流稅制改革的重大里程碑,試點在現行17%和13%稅率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但是“營改增”是否真的能夠帶來企業稅負的減少受到一些質疑。對此,文章以上海和深圳的74家物流上市公司為例,采用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綜合運用文獻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實證分析法對課題進行研究,在假定條件下進行企業稅負模擬測算,對“營改增”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經過研究發現所選的74家樣本公司中,有43家公司的單位稅負是下降的,有31家公司的單位稅負上升,但是由加權計算得出的行業平均單位銷售收入稅負是下降的,下降了15.50 %,我們據此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物流行業;上市公司;稅負
一、“營改增”背景和意義
200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減稅”,減少企業的負擔,人們在政策層面主要包括增值稅改革,適當擴大增值稅和營業稅降低平行市場的現實因素阻礙發展服務業的優化升級產業結構。
2011年,財務部、國家稅務總局經國務院批準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于2012年1月1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在上海交通運輸行業及部分現代服務業正式執行。
2013年8月1日,“營改增”范圍已推廣到全國試行。
2014年1月1日起,鐵路運輸和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至此交通運輸業已全部納入“營改增”范圍。
2014年6月1日起,電信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
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以上海和深圳的74家物流上市公司為樣本,在現有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問題的研究基礎上,從稅負方面研究“營改增”對該行業的影響,對“營改增”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和建議。
二、研究基礎及內容
(一)研究基礎
2011年11月16日我國的財政部與稅務總局聯合頒發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以上海市為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地區,在交通運輸、建筑、信息技術、技術服務、物流輔助、文化創意及鑒證咨詢等行業率先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上海作為經濟中心,又是首個試點城市,可以很好的作為一個有利的媒介去幫助我們觀察企業“營改增”前后的變化,同時我們可以在當地對大型物流上市企業進行調研,增加數據的準確性。
(二)研究內容
2013年實行的“營改增”主要涉及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我們主要以物流行業上市公司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原因是物流行業的上市公司比較多,其年報都會在網上進行公示,數據容易獲得,且絕大部分上市物流公司在上海都有分部,使得我們的調研更加方便。其次“營改增”主要針對的是物流業,服務業雖然有但是不多。
在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當中,物流業上市公司共計84家,我們從中經過嚴格的篩查挑選得到華鵬飛(sz300350)等74家公司作為分析對象。篩選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項:
1.挑選的上市公司在2012年以前有至少5年的上市時間;
2.在年報中披露了“營改增”相關信息的上市公司;
3.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正常。
三、實證分析
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增值稅的發生額并未公布,且不少公司兼營了許多業務,所以“營改增”前也同時征收了增值稅和營業稅,而“營改增”后營業稅轉增值稅時并不能分辨出哪一部分是營業稅轉變后的增值稅,哪一部分是之前就一直交的增值稅。這是計算的關鍵,需要綜合考慮,為此我們決定采用以下方法。
報表中我們可以得到合并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各項稅費、合并利潤表中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合并利潤表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稅金及附加中的營業稅的本年發生額,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交稅費。由于現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項稅費只包括現金部分,未包括本期應交未交的稅費,也未剔除本期支付的上期的應交稅費,因此需要調整計算。而調整后的支付的各項稅費-當期所得稅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大致就是增值稅的發生額(由于作為樣本的企業不征收消費稅),再加上營業稅當年的發生額的數值就可以得到“營改增”前與后增值稅加營業稅的總的發生額。個人所得稅不計入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所以不用扣除。之所以要加上增值稅,是因為企業兼營業務的多樣性,使得“營改增”前也征收了增值稅和營業稅,而“營改增”后營業稅轉增值稅時無法分辨哪一部分是營業稅轉變后的增值稅,哪一部分是之前就一直交的增值稅,所以要計算它們兩者的總額。
下面以寧波海運為例:(見表1)
如表1,營業稅與增值稅的發生費用≈調整后(合并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的各項稅費+營業稅本年發生額(營業稅及其稅金附加中)—營業稅金及附加(合并利潤表中)—當期所得稅費用(合并利潤表)。
其他企業的計算方法同上。
為了剔除營業收入增長帶來的影響,我們將計算每一單位營業收入所要交的稅費。通過比較樣本公司2012年與2013年的單位稅費,看稅負到底是增加還是減少。(注:單位稅費=當年稅費/當年營業收入)
通過計算74家企業2012年和2013年的單位稅費,我們發現其中43家企業的稅負減少了,他們的銷售收入占所有企業銷售收入的65%;同時有31家企業稅負增加了,但僅占銷售收入的35%,且大部分是以交通運輸業為主。其中上海機場下降最多為-97.52%,中海海盛上升最多為120.59%。以企業的銷售收入作為權重,將他們的單位稅費分別乘以銷售收入所占比重,可以得出所有企業在“營改增”前后的加權平均單位稅費分別為0.0323和0.0273,下降了15.50%。
因此可以大致推斷出大部分物流企業稅負是減少的,但不可否認的是,也存在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現象。稅負增加的企業大概主要是三種不同的行業,第一個是交通運輸業,第二個是物流輔助業,這里主要指裝卸、倉儲,第三個就是所謂的鑒證類咨詢業,這是由于這些行業的特點導致的,當然也有試點過程中存在缺陷的原因。
實行“營改增”政策旨在減輕重復征稅情況,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但是為什么有的企業稅負得到了減輕,有的企業反而增加了稅負呢?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為此,我們將更進一步進行研究。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營改增”影響物流企業稅負具有雙重效應。第一種效應是實現進項抵扣、消除重復征稅而帶來的減稅效應,這已經獲得了普遍共識,不再贅述,本文將該效應稱為“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而第二種效應是因適用稅率水平變化而帶來的稅負變動效應。“營改增”后,當物流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與原先適用的營業稅稅率不同時,就必然帶來企業稅負的第一種效應是實現進項抵扣變化。當增值稅稅率高于營業稅稅率時會產生增稅效應,反之會產生減稅效應,本文將該效應稱為“稅率變動的增(減)稅效應”。而“營改增”對物流企業稅負的最終影響,取決于以上兩大效應疊加在一起的凈效應,企業稅負變化從理論上講可能出現四種結果:
(1)“營改增”后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高于原先的營業稅稅率,稅率變動帶來了增稅效應;并且,該增稅效應超過了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此時,“營改增”會使企業稅負增加。
(2)“營改增”后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比原先的營業稅稅率高,稅率變動帶來了增稅效應,但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超過了該增稅效應。此時,“營改增”會減輕企業稅負。上述的前面4家公司就屬于這種情況,雖然“營改增”后稅率平均增長10%,但因其進項抵扣較多,所以稅負就下降了。
(3)“營改增”后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與原先的營業稅稅率相同。此時,僅存在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所以企業稅負會在“營改增”后下降。
(4)“營改增”后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比原先的營業稅稅率還要低,稅率變動帶來了減稅效應,再加上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企業稅負自然是減輕的。
接下來具體分析為什么企業稅負會不減反增,以海南航空公司為例:
(一)公司信息
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國際、國內(含港澳)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與航空運輸相關的服務業務;租賃;航空旅游;機上供應品;航空器材;航空地面設備及零配件的生產;候機樓服務和經營;保險兼業代理服務(限人身意外險)。
自2013 年8月1日起,該公司以及該公司下屬子公司長安航空、山西航空的境內運輸收入適用稅率由3% 改為 11%。2013年8月30日起,進口的飛機以及航空器材等需繳納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由原來的4%調整為5%。該公司機供品銷售收入、維修收入及飛機租賃收入適用增值稅,銷項稅率為17%。公司購買航空油料、支付起降費、購買固定資產(包括進口飛機)及航材繳納的進口環節增值稅等增值稅進項稅可以抵扣銷項稅。
(二)稅負不減反增原因分析
1.可抵扣進項稅額偏少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外購的成本支出主要為運輸工具、油費、維修費、路橋費,其中:運輸工具購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長,大中型企業在未來幾年大額資產購置的幾率較低。路橋費占到成本20%,但進項稅不讓抵扣。以海南航空公司為例,該公司可抵扣的進項只包括航空油料、支付起降費、購買固定資產(包括進口飛機)及航材繳納的進口環節增值稅,而其主要運輸工具—飛機,使用壽命都在10年以上,短期內不需要更新,進項稅就無法扣除。
另一方面是可以抵扣的進項,如油費、維修費等卻難以取得正規的增值稅發票。有些是沒有納入試點范圍的原因所致,而有些源自于“營改增”給企業的準備時間較短而導致的工作銜接不暢所致。比如對于海南航空公司來說今年改成增值稅,但是年初所使用的原材料是去年的,去年購進時沒有增值稅發票,所以今年就不能扣除,就導致期初稅收陡增現象。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成本沒有進項可以抵扣的,比如員工的工資、福利,由于不是外購項目,而是本企業增值的組成部分,不可能抵扣;而保險、不動產的租金、銀行的服務費、差旅費等外購支出,所占企業成本的比重也比較大,但在目前由于這些行業尚未納入試點,都是沒有進項可抵扣的。
2.增值稅稅率過高
“營改增”后,倉儲物流由原來的按照5%的稅率征收營業稅改為按照6%的稅率征收增值稅,算上一部分進項抵扣,稅額幾乎沒有變化。運輸物流企業的稅率則由3%增加至11%,由于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很少,繳稅基數卻不能有效減小,繳稅額將明顯提高。租賃業務由原來的5%增加至17%,增幅達到12%。
以海南航空公司為例,該公司以國際、國內(含港澳)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為主營業務,同時兼營租賃業務。其中運輸業稅率增長8%,租賃業務稅率增長12%,即增值稅稅率變動帶來的增稅效應已遠遠超過了進項抵扣的減稅效應。因此,海南航空的稅負會不減反增。
綜上所述,在我們所選的74家樣本公司中,有43家公司的單位稅負下降,31家公司單位稅負上升,但是以行業加權單位銷售稅負來看,總體是下降15.50%,說明“營改增”對于物流行業而言,帶來了整體的稅負水平下降。
四、建議
(一)完善“營改增”政策,擴大涉及的范圍
現行增值稅稅率為17%和13%,“營改增”在此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稅率。而對于業務跨行業的企業,稅率并不統一的情況廣泛存在。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既涉及到交通運輸業又涉及到物流輔助業,這在實踐運營中難以準確劃分清楚。這種情況下就容易給企業造成一定的困擾,稅收籌劃空間不當,就會導致稅負不減反增。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政策,貨物和勞務的稅率等政策要逐漸地一致。這是國際稅收實踐的大勢所趨。
(二)規范發票制度,加強內部管理,調整經營模式
很多企業買東西不要或者不可能取得發票,如油費、維修費等難以取得正規的增值稅發票,這就導致進項稅無法抵扣。因此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強化成本控制,針對性的調整自身經營模式,以適應新的稅制政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財稅[2011]110號.
[2]葉紅.淺談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物流企業的影響[J].中國外資,2012(15): 200-201.
[3]李邵萍,王金男.基于營改增的物流業上市公司稅負變化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4(4):367-370.
[4]張丹.營改增對交通運輸企業稅負的影響-基于上海市改革試點政策的分析[J].財會月刊,2013(2):15-18.
[5]潘文軒.“營改增”試點中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現象釋疑[J].廣東商學院學報 ,2013(1):43-49.
[6]喻景忠,高珊珊.我國物流業稅制改革方向探索[J].財會月刊,2011(35): 32-34.
[7]王凱,李超,,薛媛.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物流上市公司收益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5):61-63.
(作者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通訊作者:王嚴 上海海洋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