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領世界法學發展歷史進程的西方法律,其發展歷程曲折而漫長。古希臘的民主思想成為西方法律的起源;古羅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發展的頂峰;中世紀經歷的法學受挫與復興,促進了西方法律的積累與發展;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西方法律則由進一步發展到漸近成熟,最終走向全面發展與繁榮。
【關鍵詞】西方法律;法學派別;發展歷程
西方法律思想的發展與演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百折不撓的西方法學家們在此過程中上下求索,最終,引領了世界法學的發展潮流。在此,就讓我們追尋著西方法學界先驅走過的腳印,在那充滿智慧與哲理的氛圍中,去重溫那一段西方法律的發展歷程。
一、古希臘,西方法律的起源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具備以當時最為發達的哲學為核心的社會科學,擁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因此,在這擁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學術氛圍的地區,出現了西方最早的法哲學和法學思想。
西方法律源于古希臘的民主思想,而這種民主思想,源于古希臘當時的社會背景。古希臘,是當時各城邦國家的統稱。當時,除了各城邦國之間的矛盾,與波斯的戰爭更是頻頻爆發。為了共同抗擊外敵,各城邦國緊密團結,踴躍參戰。而積極參與的義務,必然產生相應的平等的、戰后參政的權利,由此產生的集體感和平等感在戰后延伸到政治生活中,所有的公民都有權利參與國家的管理,因而出現了公民會議。而公民會議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其中包括制定法律。然而,古希臘時期雖然有法律,但成文法并不多,所以也就沒有獨立的法學。但是,以習慣法為主體的法律制度已有相當的發展。那時,古希臘的自然法規都是摻合在哲學、政治學之中。如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倫理學》等。恩格斯說:在希臘哲學的多種樣式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可以說,古希臘是西方法律發展歷程的起源,探尋西方法律思想,要在古希臘的觀念和智慧中去尋覓。
二、古羅馬,成就古代西方法律制度發展的頂峰
法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古羅馬時正式誕生。羅馬法學的產生,雖得益于古代希臘的法學思想、精神、原則和觀念,但主要是古羅馬社會各種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的產物,尤其是商品經濟的發展,為立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古羅馬的法律制度是古代西方世界法律制度發展的頂峰。羅馬法學家不僅提出和解決了許多涉及立法、執法、司法的技術和方法問題,而且引入了希臘人的自然法概念來論證羅馬法的神圣性和廣泛適用性。第一次出現了法學派別和法學教育,第一次編寫了法學著作。其中蓋尤斯所著的《法學階梯》是當時的法學教材,也是至今所知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西方法學專著。在此時期,羅馬法學界形成了兩大法學流派,一是代表大奴隸主階層利益的薩比努斯學派,另一個是代表中小奴隸主階層利益的普羅庫魯斯學派。
羅馬法中的立法結構、原則、技術及法律制度對后世具有巨大的影響。從立法結構上看:羅馬法關于私法和公法的劃分,以及私法中的人法、物法、訴訟法的體系,奠定了后世法律的分類和民法體系的基礎。從立法原則上看,羅馬法在調整自由人內部的私有財產關系時,確立的司法平等的原則,進而擴展到公法方面形成了“一切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則。從立法技術上看,羅馬法的立法是通過羅馬裁判官的司法實踐活動和法學家研究活動,在破舊立新中發展起來的,其所確定的概念和原則,都具有措辭確切,結構嚴謹,條理清楚等特點。
古羅馬的這種立法經驗,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它像火炬一樣照亮了歷史,照亮了歐洲。
三、十七至十八世紀,西方法律的進一步發展
十七、十八世紀,隨著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資產階級的啟蒙思想家高舉自然法旗幟,大膽批判中世紀神學思想,提倡資產階級的法律主張,隨后掀起了一個廣泛的立法運動,并確立了法制的一系列原則。自此,古典自然法學派興起。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荷蘭的格老秀斯、斯賓諾莎,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國的孟德斯鳩、盧梭等。格老秀斯和霍布斯都認為,自然法是人類理性的體現。格老秀斯還指出,自然法是一切行為善惡的標準,是正義的化身,也是國內法和國際法的基礎。而洛克的自然法理論則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類自由且平等,但又不能放任無度,應把一部分天賦權力交給社會。他提出國家主權應分為三種: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孟德斯鳩在繼承前人理論基礎上,創造了完整、系統的三權分立理論。他的分權理論中的司法獨立原則,三權制衡原則,不僅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政實踐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且對資本主義公法學的產生、發展起了巨大作用。盧梭法律思想的核心是社會契約論,他指出,國家的權力來源于社會契約,國家建立后必須制定法律,法律是人民公意的體現,不應只反映部分人的意志。他還將法律分為政治法即憲法、民法、刑法、習慣法即風俗、習慣等四種。
總的來說,17-18世紀古典自然法學派的思想和學說,促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四、19世紀,西方法律的漸近成熟
十九世紀,西方法學形成三大法學派,即德國哲理法學派、歷史法學派和實證分析法學。
德國哲理法學派,提出了一個高于人性且又包含人性的精神實體,其核心即意志自由。其代表人物是康德和黑格爾。康德的代表作是《法的形上學原理》。他認為國家是法的組織,是法的聯合體,是鞏固法的強制力下,實現人的權利。黑格爾的代表作是《法哲學原理》。他認為,法律的客觀基礎是意志自由,而真正的自由產生于人對理性的全面認識,是正義(法)原則達到自在自為階段的結果。所以國家不是從事服務,是從事統治。歷史法學派是指以歷史的觀點和歷史學的方法來研究法律現象和法律問題的一種法學思潮。以胡果和薩維尼為首的歷史法學派,強調法律源自民族精神,主張繼承歷史傳統,重視習慣法,反對在沒有對歷史上的法進行深入研究前制定普遍適用的法典。
實證分析法學是西方法學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英國法學家邊沁和奧斯汀。分析實證法學的特點在于它的實證主義分析方法。強調法學是對法律規范體系的分析、研究,強調對法律概念的分析,依靠邏輯推理來確定可適用的法律等。分析實證法學嚴格區分“實際上是這樣的法律”和“應當這樣的法律”。
五、20世紀,西方法律全面發展,走向繁榮
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生了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西方國家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法的社會化成為時代潮流。
于是,出現了“社會法學派”、“新康德主義法學派”、“新黑格主義法學派”。它們都倡導一種新的“法的社會化理論”,即把自由資本主義時期以維護個人權利為重點的立法轉到以維護整個資本主義統治為目標的所謂“社會立法”的軌道。他們主張充分運用國家權力干預社會經濟生活和整個社會生活,限制“私有財產的絕對權力”和“契約自由”,開展廣泛的社會福利立法。
“新康德主義法學派”、“新黑格爾主義法學派”的某些極端的理論觀點,由于曾被用來作為法西斯專政的理論依據等原因而趨于衰落。唯有社會法學派的理論,特別是以龐德為代表的美國社會法學派,至今仍享譽資本主義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又出現了以英國哈特為代表的“新分析法學派”和以英國富勒為代表的“新自然法學派”,從而與“社會法學派”的理論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此,西方法學開始振興,出現了西方法學史上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
總之,西方法律的發展歷程曲折而漫長。不要停下探尋的腳步,在這充滿魅力又歷盡艱辛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收獲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恩格斯. 自然辨證法[A].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86.
【作者簡介】
劉朔(1996—),女,河北唐山人,漢族,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