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玲 張有基
隨著我縣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和農業結構的調整,許多農村家庭年輕父母外出務工,留下了許多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關愛的缺失,近年來發生在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和與之相關的事件讓人觸目驚心。筆者認為,為了進一步引導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做好四個到位。
一、轉變觀念,認識到位
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而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缺少父母的關愛,一部分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學習、生活、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們的發展需求在現實生活條件下無法得到充分滿足而造成的,是與他們生存的周邊環境及社會影響分不開的。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將留守兒童和問題兒童聯系在一起,留守兒童成了問題兒童的代名詞,這是思想觀念認識上的一種誤解。留守兒童決不能與問題兒童畫等號,雖然他們的內心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產生了一些消極的行為、情緒等問題,但大多數留守兒童還是積極向上、努力向善的。
二、突出重點,預防到位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發展,我縣留守兒童情況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特點,給留守兒童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留守兒童教育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改變過去的“堵”為“疏”,將留守兒童教育的干預措施變為預防為主,從而將留守兒童問題的部分解決變為徹底解決,使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樣可有效避免對留守兒童造成新的傷害,保障留守兒童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三、彌補親情,關愛到位
(一)要進一步強化留守兒童家庭監護責任。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樓宇烈教授說:“留守兒童是人們家庭觀念缺失的表現之一,但這個問題長期被忽視。”現在一些家長患上了留守兒童“政府依賴癥”,他們認為政府可以包辦一切,甚至認為孩子由老人、親戚、學校、政府來養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要使這些家長明白,自己才是孩子真正的第一監護人,要擔當起養育子女的責任,堅決防止“生而不養,養而不育”。
(二)鼓勵外出務工父母,將孩子帶在身邊,讓父母和成長中的孩子在一起,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最有效、最美滿的方法。留守兒童在成長階段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離開了切身的關愛,就會在成長中造成無法彌補的缺憾。“代理家長”“愛心媽媽”雖然在留守兒童教育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是代理不了的,這種親情是其他人無法給予的,只是實現形式上的補位。
(三)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移,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拓展農村致富渠道,減少外出務工人員,從而在根本上解決由于留守所引發滋生的各種問題和矛盾。近幾年,我省婦聯通過婦女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有力幫助農村貧困婦女發展養殖、種植等特色產業,實現就地就業。這樣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能照顧好孩子,不愧是一個一舉多得的有效舉措。
四、形成合力,服務到位
留守兒童是社會綜合性問題,涉及教育、就業、計生等諸多方面,需要綜合施策,單靠政府、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任何一方力量,都不能完全達到關愛服務的目的。只有充分調動和積極利用一切資源,形成優勢互補,合力精準發力,才能形成高效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機制,保障留守兒童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順利開展。
(一)政府要在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等方面,為外出父母與子女親情互動,對子女加強成長監護創造條件。對帶著子女進城務工的父母,政府可采取給予適當生活補貼的辦法,在廉租房居住、子女入學、戶籍轉遷等方面,給予制度性保障,并切實做到制度落地生根,保障有效實施,讓農民工得到實惠;積極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并優先安排就業,對特困戶給予享受農村低保等補助和關愛,為父母和孩子團聚創造條件,從而有效解決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的親情缺失、監護缺失等問題。
(二)家長要擔當起留守兒童第一監護人的責任。務必使家長明白,不論你在家,還是外出務工,都有監護孩子的義務。外出務工父母可定期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詢問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經常回家與孩子團聚,盡量滿足孩子對親情的渴望。
(三)社會要積極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各級團委、婦聯等相關團體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培訓、入戶走訪、手機短信等方式,對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實施再教育再學習,轉變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教育觀念,切實扭轉長期以來存在的“重生輕教”“重物質輕精神”等觀念。
(四)學校要積極創建“留守兒童之家”,豐富留守兒童生活;在實施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乘坐校車、住宿等方面,優先考慮留守兒童,充分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教師一對一爭做“愛心媽媽”從學習、生活、思想、心理上給予他們親切關愛,彌補他們缺失的親情;在學生中積極開展扶貧救困和“愛心志愿者”活動,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讓學校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楊鳳嬌,楊奇星.多重措施抓好留守兒童教育[J].湖南教育:教育綜合,2009(9).
注: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天祝縣農村初中留守學生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2012]GSG424)成果。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