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

評價學生的方式是多樣化的,它需要教師恰當合理地運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學生既可以課堂上口頭評價,也可以是作業形式評價等等。主要的評價方式教師還是傾向于試卷評價。確實,試卷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教師也可以通過橫向比較來探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妥當。縱向比較可以了解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情況的起伏。
試卷評價避免不了的要牽扯到命題,而命題范圍及方向直接關系到教師的課堂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個人認為,命題首先要做到全面。數學知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能將某個課時或某個單元割裂開來,這就要求命制一個單元測試卷時要綜合考慮整個教材的知識體系,聯系上單元或是上學期相關的內容。
一、命題思想
每一次的調研測試都是以2011版新課標為命題依據,力求體現解題方法的靈活性,注重生活與數學的有機結合,滲透轉化、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通過試題向學生及教師傳達學習方法、內容改變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特別是加強了學生在實際情況中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方法從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命題原則
(一)基礎性原則
命題是力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四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經驗),既要滿足學生對知識的目標達成檢測,還要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檢測。根據我們目前的課改進度及課堂實際情況,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并沒有引起大多數教師的重視,直接導致課堂上學生發言不積極、語言邏輯性差、合作交流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所以在命題時注重了這方面的內容的體現。如10月份調研考試中有以下試題:
二年級試題:
(3)量一量,說一說。(3分)
用尺子量身邊的任一物體的長度,并將測量的過程說出來。
四年級試題:
2012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發生車禍六萬八千四百二十二次,你看過之后有什么想法?說一說。
金融街一家小飯店平均每天要用掉258雙一次性筷子,11月份大約要用掉多少雙一次性筷子?做完這道題后你有什么想法說一說并寫出來。
六年級試題:
5.張紅和李利還有張山在爭論一道題:“兩條繩子,一條用去;另一條用去米,剩下的繩子的長度怎樣?”
張紅說,沒法做,缺條件。
李利說,第一條繩子剩下的長。
張山說,第二條繩子剩下的長。
你同意誰的觀點?說出你的分析思路。
【并且在分值權重上也做了一定傾斜,目的就是想引導教師重視學生語言表述能力的訓練。】
(二)導向性原則
新課標強調:“在基本技能的教學中,不僅要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驟,對于尺規作圖,學生不僅要知道作圖的步驟,而且要知道實施這些步驟的原因”。
在命題的過程中,特別是有關作圖的檢測題,明確要求不規范作圖該題是不能得分的,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平時有相當多的教師在課堂上圖省事,都是在黑板上隨手畫圖,導致學生也形成了潛意識:畫圖時允許隨手畫。如11月份二年級調研測試卷中試題如下:
(1)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2)用三角尺畫一個直角。
情感教育是需要滲透的,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命題時盡量做到不讓學生為了做題而做題,讓學生在檢測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前提下通過題面讓學生感觸到什么。
如六年級10月份的檢測卷如下:
3.光明小學新進150本圖書要整理,王老師第一天整理了總數的,第二天整理了總數的,兩天一共整理了多少本?
4.一本《格林童話》有96頁,張云看了一天后,剩下的頁數比這本書的總頁數少,他再看多少頁就看完了這本書?
11月份二年級檢測卷:
2.彤彤每月要買2本課外書,每本6元,每月要花多少錢買課外書進行閱讀?你準備好買書閱讀了嗎?
(1)小玉看了多少頁?
(2)做完這道題后,你有什么想法?
【看到這些題也許我們教師應該能意識到命制這些題的意義的。】
(三)生活性原則
命制試題時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努力做到在不降低知識成分的前提條件下,對枯燥的數學命題進行生活化的包裝,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學數學就是在學習解決身邊的問題的策略。在解決生活化的問題時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創新精神,從而獲得運用數學知識多角度、多思維解決身邊的問題技能,以達到愛數學、用數學的目的。如:
10月份六年級調研測試題:
龍城廣場在國慶節期間擺放花盆過程中,計劃擺放1萬盆鮮花,已經擺了,再擺( )盆就完成計劃的一半。
10月份二年級調研測試題:
4.張老師家裝修房子時,需要將兩根木條釘成一根長的,已知第一根木條長40厘米,第二根木條長45厘米,中間釘在一起的部分是4厘米,這根長木條現在長多少厘米?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