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對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承載著讓學生了解歷史、正視自己的重擔。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人格的健全、素質(zhì)的提升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歷史;教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構(gòu)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化個性的核心內(nèi)容,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qū)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現(xiàn)代高中歷史教學要求老師不僅僅要重視學生歷史知識的積累及對歷史事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正視歷史,從正確的視角評判歷史,以史為鑒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念,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普通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對學生教授應試的方式方法,過分關注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并沒有從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fā)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高中歷史教學過程加入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正視歷史而不是漠視,歷史可以幫助學生認清自己,認清現(xiàn)實,對學生人格的形成也會產(chǎn)生影響。想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師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從更廣泛的角度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人文精神。
一、積極發(fā)揮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
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在于教師主導課堂,本身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歷史事件、記憶歷史知識。教師的教授相對比較抽象,對于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影響不是特別的大。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歷史事件,了解歷史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從而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例如,我們學習抗日戰(zhàn)爭相關知識,加入更多的視頻資料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當時中國所處的水深火熱的境地,了解中國人民是怎樣英勇、怎樣的殊死抵抗。這樣可以更加直觀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定期以專題的形式給學生播放相關紀錄片或者電影,這樣一來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度,二來可以讓學生更切實地感受主題的深刻含義。
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興趣
在學習高中歷史過程中只有對歷史保持濃厚的興趣才能真正地從歷史學習過程中收獲有用的東西。如果單純地記憶歷史事件、了解歷史會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這樣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不能從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和培養(yǎng)看問題的獨特視角。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fā),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小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可以加以歷史方面的引導,讓學生從中找到興趣點。如部分學生喜歡玩網(wǎng)絡游戲,其中會有許多歷史人物出現(xiàn),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只有讓學生找到感興趣的點,才能真正地體會到歷史的獨特性,體會到歷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和為了爭取勝利而做出巨大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三、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觀學習
每個地方都有它本身獨特的歷史文化,高中歷史教師應組織學生走出去,真正地體會歷史的足跡。博物館里面記載了很多當?shù)氐奶厣珰v史,其中包括圖片、實物、遺跡等內(nèi)容,更有相關解說員講解。學生在其中可以圖文并茂地體會某一個歷史階段所發(fā)生的事件,從而激發(fā)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懷,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更多一份熱愛。當?shù)氐牧沂苛陥@是學生體會歷史的不二選擇,緬懷烈士,深思歷史,不辜負為了新中國富強、為了子孫后代過上幸福生活的革命前輩們的心血。高中生更能從中體會到現(xiàn)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珍惜、懂得感恩。走出去比在學校單純學習書本知識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人文精神。
四、增加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歷史知識有限,只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真正地、全面地了解歷史,從而知道歷史的真相。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定期向?qū)W生推薦參考書目,讓學生深入了解某一階段的歷史。學習世界大戰(zhàn)相關歷史不僅僅要結(jié)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了解當時世界范圍內(nèi)各個國家的具體實力、政治、經(jīng)濟、文化。這樣才能公正客觀地對每一個參戰(zhàn)國做出評價,鍛煉自己對問題的獨特看法。歷史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和政治、經(jīng)濟等學科息息相關,學生應樹立全局的觀念去對待歷史,積極地拓展知識面。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可以明得失,歷史對于學生的觀念形成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學好歷史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深刻體會幸福的來之不易,懂得感恩社會、感恩一切,增加社會責任感。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元素,使學生體會更多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華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需要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需要繼承。加入高中歷史的相關人文精神教育,培養(yǎng)出更多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愿意為社會主義社會奮斗終生的人。培養(yǎng)出更多有血有肉、正視歷史的人,而并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去學習的機器。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進,以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靜萍.高中歷史教科書如何貫穿人文精神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0):49-51.
[2]唐振湘,鄒華斌.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必要性及途徑[J].文史博覽:理論,2012(5):85-87.
[3]熊三倩.通過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J].教育教學論壇,2014(39):277-278.
[4]唐永宏.淺談高中歷史教育在培養(yǎng)中學生人文素質(zhì)中的作用[J].科技資訊,2011(20):224,25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