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征
摘 要: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永恒話題。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運動負荷是否達到刺激身體各器官和組織的效果,運動技能是否得到有效的練習和運用,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安全措施是否保障了學生學練時的安全,以及重難點是否得到有效的突破等等,這些都是體育教師課前必須考慮的問題。有效教學就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與全面發展,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有效的體育教學就應該是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應該是衡量有效教學的指標之一,也可以說是唯一的指標。從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對如何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會學;善學;樂學
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體育教師遵循體育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利用各種措施、手段成功地使學生在身體素質、基本技術、技能方面得以提高和獲得體育衛生保健知識。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用“心”去對待教學,對待學生,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會更有可看之處。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體育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如,在教學生立定跳遠的時候,往往還沒有做幾組訓練,學生感覺好像已經掌握了技巧,感覺到累,不想再重復。我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分組訓練,把學生分成5組,每組安排掌握技巧較好的學生為組長,組與組之間比賽、練習。精心的備課將會是有效性教學的前提和保證。
因此,體育課堂的有效性,首先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其次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還要看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比如同一個內容,同一個班的學生,不同的老師上,所呈現的課堂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生理、心理、社會交往和成功的體驗,取得盡可能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它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為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隨著時間、環境的遷移,人們對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也會有新的詮釋。根據多年的體育教學經驗,我認為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凸顯出教的針對性才能為學生呈現出學的有效性。只有教有針對性,學才有效果,否則教與學就相互脫節了。如果只從學生的學習結果來推斷教學的有效性是片面的,也就是說這種直接因果關系是不夠科學和嚴謹的。本人認為,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主要表現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
蒙臺梭利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地去學習。”這句話的另一層意思即是對教師教學目的和要求的高度概括,也是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師教學層面的基本體現。促進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通過明確的教學目標、適合學生身體條件和特點的教學內容、科學的教學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流暢的語言表達、嚴格的組織管理和激勵性的評價等方面進行體現。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學會是基本目標,教導學生會學則是一個較高的層次。另外,教師還應在強化師德修養、提高工作責任心、精心備課方面下功夫,教師每一節課制訂的教學目標必須與本次課相聯系,要合理化、科學化、實用化。如,在籃球基本動作練習的時候,老師多做示范,細心觀看他們是否動作到位,力求使每個學生感受動作到位的美感,基礎打好再組成連貫動作才更漂亮。
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歸根結底要通過學生來體現,有效的體育教學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意向,也就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快樂參與活動,盡情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師生一起在活動中體驗到體育的快樂,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學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上,表現在會學、樂學和善學三個方面?!皶W”是指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體育與健康的原理和知識,懂得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手段,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皹穼W”是指讓學生通過學校體育獲得良好的生理、心理、社會交往和成功的體驗?!吧茖W”是指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使體育成為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正運用“會學”“樂學”“善學”把體育訓練課程學好,把在體育課堂上學到的精神發揮到生活中,讓中學生不僅要有健康體魄,還要養成對事情認真、不怕困難的精神。
學生是否喜歡體育課,課堂上是否積極參與練習體驗,運動技術技能是否得到發展與提高,身體素質是否明顯改善等等,這都是評價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基本要素。通過教師自身素養提升,在課堂改革中做出改變,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開展體育訓練,讓課堂40分鐘更有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技巧動作,理解力學美,更熱愛體育。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創設高效體育課堂,還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讓體育課真正給學生帶來愉悅的身心、健康的體魄,讓學校放心,讓家長滿意。
參考文獻:
[1]楊瓊花.淺談如何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研,2011(8).
[2]鄭軍.淺談如何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