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在成為媒體和信息主要獲取途徑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過度沉迷于網絡不但會影響學業,還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從網癮的形成原因、戒除網癮的措施和方法、體育運動療法對網癮進行相應干預這幾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青少年;網癮;運動療法;注意力
“網癮”即“互聯網成癮綜合癥”,英文簡稱為IAD?;景Y狀是上網時間失控,欲罷不能。上網成癮,容易造成人體植物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易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疾病,甚至導致猝死。現在許多青少年因貪戀網絡游戲,出現厭學、逃學、棄學、偷竊等現象。以上現象的形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是網絡的全面普及,特別是近幾年智能手機的廣泛運用,致使“低頭族”的隊伍在不斷壯大,上網成癮的孩子越來越多;其次是青少年的學習壓力較大,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導致他們到網絡當中尋找虛幻的成功;再就是多數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身、心等方面發育都不夠成熟,缺少自控能力;還有就是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根據本人多年從事體育教學的經驗,我覺得適當的體育運動,對青少年戒除網癮很有幫助。因為體育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神經緊張、失眠、煩躁及憂郁等癥;能使人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能夠激發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培養堅強毅力和創新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通過體育運動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對已經上網成癮的學生實施干預呢?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早發現,早轉移
網絡世界無奇不有。紛繁多樣的新鮮事物,令孩子們應接不暇,很容易被網絡所吸引。有些孩子雖然意識到上網成癮的危害,但終究因為自控能力差,無法擺脫網絡的控制。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孩子注意力是可以根據興趣而轉移的。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發現孩子思想上的細微變化,講清網絡的利害關系。不要過于批評指責或強硬控制,這樣會使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出現情緒低落或坐立不安時,可以陪他們參加體育活動來轉移或分散他們對網絡的注意力。比如聽著音樂慢跑,直到無法再跑下去,然后回家洗個熱水澡,上床休息,或者參加一場比較激烈的足球賽或籃球賽消耗部分旺盛的精力。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分散注意力,調節不良情緒。
二、找亮點,巧轉移
建立健全學生檔案,對學生的思想品質、學業成績、健康狀況、興趣愛好、才能特長、好惡表現、擇友標準、性格特征、成長經歷等,都要進行認真記錄。目的是深入了解學生,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以便于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要從誠實守信、寬厚活潑、堅強自立、自尊自愛、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等各種良好的道德品質方面去發現學生的亮點,及時在體育活動中表揚與鼓勵,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給家庭、學校、班級帶來的變化。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根據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安排一些競技性、趣味性、參與性較強的體育活動,給學生一個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覺得學校、家庭、社會都在關心、重視他,不再是從網上得到虛幻的關懷和榮耀。
三、求合作,助轉移
上網成癮的學生往往會表現出不合群,對什么東西都不感興趣的特點。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把上網成癮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團結性較強的小組內,讓同組的學生對其關心、幫助,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這個小組中的重要性。慢慢地再去培養這一類孩子為小組分擔責任,用責任意識督促他們,讓他們真正地融入這個小集體,從而達到借助小組力量擺脫網癮的目的。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游戲來提高小組的團結意識,如各種接力比賽、籃球賽、排球賽、足球比賽、火車賽跑、三人一組椅式抬人等?還可以利用情境創設游戲,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認識沉迷于網絡的危害。例如:借助關于網絡為主題體育游戲,創設情境,喚醒學生良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游戲“黑網吧”的組織形式為例:
首先,教師創設情境(網絡天地無奇不有,同學們可以從網上學到許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但是有一些黑心網吧老板接納未成年學生進入網吧打網絡游戲,既耽誤學習又浪費錢財,同學們面對這些情況應該怎么辦?)學生會進行各種回答,讓那些玩游戲成癮的學生從內心認識到錯誤。然后教師正確引導,并依據情景的進程講解游戲規則。
規則:全班分成四組接力,對面終點是四塊下面貼有一些關于網絡毒害青少年的醒目圖片,用白紙蓋上,并將白紙割成若干紙條,讓那些上網成癮的同學看到圖片后可以警醒。教師可以根據學校情況自行設計接力內容,每位學生到達對面后揭下貼在終點處的一張紙條直線跑回,和下一名同學拍手接力直到露出圖片。看哪組做得最好、最快。最后,讓學生談感悟,希望上網成癮的學生能夠真正悔悟。
體育讓人健康,運動使人快樂。希望所有因上網成癮的學生,能夠通過體育運動徹底戒掉網癮,回歸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劉勇.體育運動戒除青少年網癮的可行性及對策[J].新西部:理論版,2015(6).
作者簡介:宋銘,中學一級教師。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