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實施背景下,“高效教學、道德課堂”的教學模式對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先對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進行了概述,在簡單闡明了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對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中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道德課堂;高效教學;探索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在教學活動中明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及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此外,還要按照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綱要要求,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德育的理念,要將道德教育回歸到道德課堂中實現,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高中地理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模式的構建。
一、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的概述
道德課堂就是“符合道德標準”的課堂,是在新課改實施背景下提出的更高標準的教學要求,是一種高品質的課堂形態。它要求教師要用符合道德的方式創造出充滿尊重關懷和民主的教學環境,在身心愉悅、精神自由和人格健康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對學生學業進步和身心發展的有力推動。在道德課堂中,是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根本的,強調的也是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同高效課堂相一致的。
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教師通過使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以獲得較大容量的真正有效的知識,充分培養和錘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健康全面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效教學的核心就是要保證學生的充分參與,其基本目標應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教學模式在地理課堂中的探索與
實踐
1.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
要完成“高效教學、道德課堂”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有效探索,教師首先需要樹立正確教學理念,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水平。眾所周知,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正確與否必將決定行為的效果與價值。因此,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先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滿足新課改的高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自己,學習新課程理論,更新自己的教材教法,學習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不斷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2.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
高中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必須注重言傳身教的作用,通過教學活動中有聲語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教師要用親切和期待的眼神,使學生產生安全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還要用熱情洋溢的微笑和友善慈祥的面容,給學生傳達最直觀形象和真切的感受。除此之外,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得體的身體語言,隨時隨地地感染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楷模,給學生示范正確的行動導向,將德育貫穿于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動中。
3.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依靠德育加快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就要先準確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師應該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并確定教材中知識結構內容與道德教育內容的結合點,然后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德育引入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這就要求教師要抓準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使他們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潛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提高自身素質,塑造現代人格,迎接新的挑戰,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外活動
高中地理教師要在地理課堂內外有目的、有組織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適時適度地將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地理知識的表演游戲等課外實踐活動,還可以采用制作地理圖表等課內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進步的優良品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根據教學具體內容,給學生布置課后查找資料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和素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構建高效教學和道德課堂的模式,不僅需要教師采取積極的措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還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要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外,還要充分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道德素材,結合教學內容和特點將德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素質的目的,真正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最后教師要充分肩負塑造靈魂陶冶情趣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重任,還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鄭明進.高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基本視角[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Z1).
[2]王興舉.知識、學習與教學:論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3(1).
注:本文作者張慶國同時就職于楊建軍高中地理名師工作室。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