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蓉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一年級上冊第59-61頁“一起來分類”。
【教材分析】
“一起來分類”是“分類”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時。“整理房間”是給定標準讓學生分類,而本課時是自定標準進行分類,由于學生已經學會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可變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經歷分類的過程,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
2.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確定性和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3.進行有目的的分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按不同的標準對物品進行分類。
難點:1.理解分類標準(有幾種分類的方法)與分成幾類的區別。
2.感受不同的分類標準分類的結果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學科書籍、練習冊、作業本,一些分類的圖片(動物、人物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一來來觀察一下這兩幅圖片,你更喜歡哪張圖片呢?為什么?
生:第二張,因為整齊。
師總結:第一張圖片中的文具用品擺放得雜亂無章,既不美觀又不能快速地找到想要的物品。而在第二張圖片中,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物品的擺放情況,擺放整齊而且分類明確。
通過這兩幅圖的比較,我們更喜歡第二張的擺放方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板書課題:“一起來分類”)。
二、實踐操作
師:淘氣和笑笑都從書包里拿出了自己的四本書:語文書,數學書,語文練習冊,數學練習冊。在課前準備中,任老師讓大家在桌子上也放了這四本書,現在你們能試著幫助淘氣和笑笑把這些書分成兩類嗎?先用自己的書試試吧。
(學生自主探究,再進行匯報,教師巡視)
師:可以按用途(大小)分,分成兩類:(1)語文書,數學書。(2)語文練習冊,數學練習冊。也可以按科目分,分成兩類:(1)語文書,語文練習冊。(2)數學書,數學練習冊。
師:為什么同樣的物品,會分出不同的結果呢?
生可能會答:因為分的類不一樣。
師總結:分類的標準不同,結果可能也不同。因此我們在表達分類的時候一定要說清楚兩點:(1)按什么分;(2)分成幾類。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最常見的書本進行分類學習,學生容易理解按不同標準分類結果有可能不同的意思。)
1.分動物
師:一共有幾只動物?分別是什么?
生:一共有7只動物,分別是:大雁,金魚,蝦,燕子,兔子,熊貓,小山羊。
師:根據要求進行分類。
生1:天上飛的有:大雁,燕子。
生2:地上跑的有:兔子,熊貓,小山羊。
生3:水里游的有:金魚,蝦。
(設計意圖:沒有直接讓學生分類,而是先給學生分好類讓學生按要求填,是希望給學生一個模版進行模仿學習)
2.分人物
師:黑板上是咱們班最近表現好的九位同學,大家要向他們學習。今天,我們就用他們的照片進行分類,同學們先與同桌討論,一會我叫同學回答。
生1:按男生女生分,分成兩類。
生2:按有沒有戴眼鏡分,分成兩類。
生3:按有沒有扎辮子分,分成兩類。
……
(設計意圖:(1)把班上表現好的這九位同學的照片放到課件中,讓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2)自己動手在黑板上對這九位同學的照片進行分類,用自己覺得合適的方法分類并向大家講明自己的理由。開放題,有道理即可。)
3.分圖形
師:請將準備好的圖形拿出來,將它們擺到桌子上進行分類。我叫同學上黑板分類。
生1:按顏色分,可以分成黃色、藍色、綠色三類。
生2:按形狀分,可以分成圓形、正方形、三角形三類。
師總結:同學們分得非常棒,不僅顏色分得特別好,形狀也了解得很清楚。接下來,我們練一練生活中的分類吧。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動物,人物再到數學中的圖形都可以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
三、鞏固深化
(出示課件,展示問題)
1.分一分,涂一涂。
師:請你把下面兩幅圖中同類的物品涂上相同的顏色,先想想我們要按什么標準來分類。
2.算一算,在得數相同的算式上涂上相同的顏色。
師:先計算,再涂色。注意計算要細心。
(設計意圖:一道生活分類題,一道數學計算分類題,在練習中再次感受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分類。同學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分類,自己用心去找找,然后對他們進行分類吧。
【板書設計】
一起來分類
1.按什么分2.分成幾類
【教后反思】
整節課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教學,突出了我們數學的研究課題。如:在分動物、人物以及圖形的環節,我利用教材中的內容并稍加修改,板演這幾個環節時,我把書中的圖制作出來,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這樣更讓學生一目了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對自己的書本進行分類,對班級的學生進行分類……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這一節課上下來,雖然有瑕疵但整體比較滿意,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鋪墊下,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思維也“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就學到了知識,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