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麗
以學生為主體是當今教育課程進行改革的核心理念,讓每個學生樂學、好學、擅學是每個教師所追求的理想教學狀態。興趣對于學生進行語文課程學習有著重要意義,多年來的語文教育教學經驗也充分揭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以鼓勵和充分的學習空間。在以學生為主體理念的指導下,構建語文生態課堂。筆者根據從事語文教學的經驗,在此方面有了一定的探究和心得,將一些經驗和心得做一簡要論述。
一、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圍繞考試而開展的,這使得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灌輸知識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極大程度地忽略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從根本上阻礙了學生自身文學素質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傳統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式接受教學。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國內多數學校依然是以考試通過為目的。在這種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很多語文教學活動成為空設,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沒有進行有效的互動和交流,這導致學生思維不活躍,影響思維深度和廣度,導致學習沒有自信,失去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下,學生失去課堂主體的身份,在學習中處于被動聽課的狀態;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溝通,導致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較差,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培養學生其他能力,只是機械地灌輸給學生考試知識,導致學生思維拓展能力缺失,不能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快樂,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生態課堂
1.課堂氛圍要自主寬松
課堂是老師與學生接觸最為重要的場所,同時又是師生交流與對話的主要平臺。充滿人文性的語文課堂,往往需要教師營造比較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教師雖然起著主導作用,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心理上打消對教師的“戒備心理”,形成亦師亦友的和諧師生關系,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以極大的積極性參與到語文學習當中。
2.改變教學觀念,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改變教學觀念是構建以生為本的語文生態課堂的基礎。這需要廣大教師積極組織語文教學活動,并且在設計相關教學活動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隨時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時的心態和情況。在指導的同時,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學習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同時,需要設計具有創造性的教學內容,給學生設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提高綜合能力。雖然提倡讓學生自主學習,但老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可忽視。學生在學習時極有可能出現偏差,這時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深入指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所在,并自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模式之下,既能突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又能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達到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點的效果。
3.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目前,很多學生學習都是獨立完成的,這不利于學生長期發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這對提高語文教學成效和開展相關教學工作都具有促進作用。相關教師可安排學生進行分組,要對學生有基本的了解,讓每個小組的配置都達到均衡。教師定期給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小組討論。要求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并對表現好的小組進行獎勵,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思維的橫縱向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4.增強課堂的生動性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自主探究達不到預期要求,廣大教師應當重視起來,并在這一方面進行改進。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在上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并將其中比較難的知識點進行標注,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另外,還應當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改變,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多方面思維,舉一反三。如,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將學到的知識進行融合等,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學習經驗和學習技巧,總結一些比較實用高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生態課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廣大教師共同努力。長期以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一旦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則會很活躍。在少數學生的影響下,其他學生也會積極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生態課堂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重視起來,并且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深入分析和探究,促進學生發展,為學生營造舒適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