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遜杰
最近,我班的電子白板壞了,兩個平行班一個用一個沒用,擔心不用白板成績會下滑。階段性檢測后,竟然相反,沒用電子白板的班成績反而好一些。由此我陷入了沉思。
多媒體的使用,尤其是電子白板的引入,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活躍了,口語交際能力、綜合學習能力都比過去提高了。但是不是所有課堂都得用課件呢?由此,我聯系到當前出現的一些引人深思的現象:
一、重課件,輕文本
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直觀、絢麗的畫面,優美的音樂,讓孩子陶醉其中,大呼過癮,可下課后呢?他們會大呼上當,因為他們基本什么也沒記住。究其原因,教師可能在課前做了大量工作,但不是把大量時間用在研究課標、教材上,而是把能找到的課件羅列出來進行剪輯。有的教師每逢做這個工作就很心疼,哪一張投影片也舍不得刪掉。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必須深挖教材,在此基礎上結合課件,再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深加工,進行二次備課,使之變成自己的東西。離開了文本,課件就是虛浮的。
二、重形式,輕結果
有的教師,一上課,就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賞析,談談感受。課堂上頓時熱鬧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一片民主的樣子。其實,學生連課本都沒仔細閱讀,能夠談論些什么呢?即使是談感受,也是很膚淺的。教師僅僅是注重了課堂的氣氛,而忽略了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
三、重思想,輕內容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但前提是要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以及口語交際能力。有的教師語文課上成了政治課,對學生大肆進行思想教育,這實際偏離了方向。特級語文教師黃厚江說:“語文課不能光講道理,專門有一門課程教學生講道理都講不好,不要把語文架空。”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語文教學,顧名思義,是關于語言文字的教學,是不能脫離文本的教學。作家汪曾祺所言:“語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作品的語言不是純粹的外部的東西。語言和內容是同時存在的,不可剝離的。”現在的語文課堂上,我們發現語言教學明顯失落。聲像的欣賞已代替了語言的品味,頻頻變換的畫面破壞了語言文字創設的意境。有許多課文的教學目的就是通過文本語言的賞析,品味作者創設的意境,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語言的學習是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是語文教學的根。離開了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語文教學也就偏離了軌道。
那怎樣才能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呢?
語文教學不跑題的前提必須精心研究課標,研讀文本,要保持它的原味,千萬別用不必要的作料損壞了原味。應做到不做作,不故弄玄虛。理念的落實、方法的借鑒、創意的實施、目標的達成……這一切都必須通過教師對課文的合理解讀才能得以展開。只有對課文進行了合理的解讀,我們的教學才有可能超越形式,擺脫模仿,進一步走向教學的本質。
其次,語文老師給自己定位要準。我們要充當學生學習的領路人,引領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有的學生上課認真,老師說的每句話,甚至板書的每一個字,都記下來,但考試成績卻仍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這些學生在敷衍塞責,覺得都記下來就完成了任務,自然體會不到任何樂趣。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僅在于交給他們知識,更要引領他們體會語文的魅力,當他們自發地去借閱名著去讀,自覺地去學習語文時,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陳鐘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達出語言深處的美。”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朗讀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色語文課,應該重視朗讀。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傳家寶”。
不僅僅是現代文,文言文、詩歌教學更是如此。好好的一篇文章,分析得支離破碎。一點美感也沒有了,更不用說意境了。課堂上以講代讀的現象非常嚴重,完全違背了語文教學的初衷。文言文教學以誦讀為主,詩歌更是如此。君不見古代的老夫子搖頭晃腦,完全沉浸到文本當中,能達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那是何等的愜意。如果我們在以后的文言文、詩歌教學中,能夠有效調控課堂,真正實現以讀為本,在讀中點撥字詞,促進背誦,那么,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而且有利于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與領悟,還能讓現代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可謂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我們在新課程理念基礎上,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古人語文教學的優良傳統,但這并非是要徹底地“返璞歸真”,回到那種私塾式的教學方式,而是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為重點,緊扣教材的重點、難點,從語言文字入手,以“讀”為中心,引導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認真讀書,啟發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達到感情的升華。
葉圣陶先生對“語文”的解釋是:“口語為‘語,書面為‘文。”也就是說,語文就是口語和書面語的結合體,是由聽、說、讀、寫四大支柱擎起的一片思維的天空。閱讀是信息的獲取過程,寫作是信息的輸出過程。閱讀為了理解作品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而寫作培養的是表達能力。多讀多寫,讀寫結合,才是提高語文水平的有效途徑。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鉆研課標、文本,加強閱讀,讀寫結合,才能不偏離語文教學的軌道。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