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萍
摘要:制度建設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立現代大學制度,推進專業評估至關重要。以我國學科整體水平評估為例,從現代大學制度審視評估制度,探討目前學科評估的改進問題,以期通過學科評估推動現代大學制度建設。
關鍵詞:現代大學制度;學科評估;制度分析
2010年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制度也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不斷被人們了解和認知。然而,高等教育評估制度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如何有效地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評估制度的相關研究尚不夠深入。2012年,由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組織的第三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束,評估結果在國內高等教育界產生了很大反響。結合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要求,學科評估還面臨著許多的挑戰,需要進一步改進。本文以我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為例,探討現代大學制度下的學科評估工作的改進,這對推進專業評估制度、完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現代大學制度的概念界定及制度構建
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需要以現代大學制度為基礎。目前我國對“現代大學制度”無一致界定,一般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宏觀或者高等教育體制方面,主要涉及大學與政府、社會、大學間的關系;二是微觀或者說大學自身層面,主要涉及大學的內部治理結構,其核心是大學內部的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1]
1.宏觀方面
我國現代大學制度與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密切相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行的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是為了激發學校的辦學活力,宏觀上的簡政放權、微觀上的激勵搞活一直是改革的主旋律。盡管過去沒有明確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提法,但它與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高等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是一脈相承的。[2]
2000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是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大學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可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需要科學的政府與學校關系,需要有法制意義的大學章程規制學校內外部各種關系,以創建出可以使教師專心學術工作、能夠培養出優秀人才的健全機制,使現代大學的人才培養和科研能夠極大地滿足社會。
2.微觀方面
大學作為學術性組織的本質特征決定了現代大學制度更加注重“學術性”,學術發展離不開自由的學術批判,因此“學術自由、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學制度一直堅守的底線。學術自治與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鮮明特色與本質特征,只有在堅持這一本質的前提下,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通力合作才能使大學保持其獨特功能,即追求真理和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二、評估制度與現代大學制度的相關性
現代大學制度以促進大學的高度社會化、發揮大學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為背景,要求大學在保持學術自由的同時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
評估制度與現代大學制度的相關性首先在其一致的價值取向。大學的本質是學術自治與自由,根本價值取向在于知識的傳承與創新?,F代大學制度是大學價值存在的實踐保障,也是對大學進行變革起支撐作用的動力機制。[3]而高校教育評估是為了弄清高校發展狀況并據此提出改進意見,是對高等教育辦學活動進行價值判斷的有效途徑。[4]因此,評估作為高校發展的監督評價制度,以其特有的功能維護高校的學術自治與自由這與現代大學制度在價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其次,高等教育評估制度是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大學制度的背景下,教育評估在確保教育質量的舉措中舉足輕重。從高等教育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對高校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政府則轉變為更多的依靠立法、評估等手段間接管理高校。[5]這使得高等教育的質量和質量評估間的關系更加密切,評估逐漸成為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高校學科評估的問題解析
1.高校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的設計缺陷
自2002年開展學科評估以來,每次評估都會在總結上一輪學科評估的基礎上,對評估程序和指標體系做適當的調整和改進??v然如此,指標體系設計仍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學科的社會服務功能受到忽視。如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狀況、專利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等都沒有出現在評估體系中。二是指標體系忽略了教師的教學職能而過于強調教師的學術成果和科研成果,這使得高校教學水平受到嚴重影響。三是指標體系設計過于重自然科學、輕人文社會科學。有關自然科學學科的指標設計相對完善,而有關人文社科學科的指標設計則相對不足。
2.高校學科評估機制不健全
當前高校學科評估機制中,學科評估主要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承擔,其主要問題體現在:一是學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缺失,從評估的本質要求來看,好的評估強調利益相關人的角色參與。作為利益相關人之一的學校、教師、學生,理應參與到學科評估中去,應增加學校自評,學生和教師評價環節;二是現行評估機制缺乏一個獨立、公正、專業的中介機構的參與,評估結果將缺乏公信度。
3.學術聲譽調查的主觀性較強
學術聲譽調查是讓同行專家根據個人經驗來做判斷,因其依靠專家個人的主觀因素較大,這種評價往往很難取得一致性的結論。在已進行的兩輪學科評估中,學術聲譽調查采取了簡單的邀請一定數量的同行專家就各一級學科點進行打分的方式,其結果難免會摻雜一些人為因素,主觀性較強。
四、現代大學制度下完善學科評估的思考
1.不斷優化評估指標體系
學科評估應該與不同類型的學校與學科結合起來,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科設置有性對的指標體系,形成特色評估。對于不同層次的學校,重點高?;蛘咭话阍盒#芯啃痛髮W或者教學研究型大學,其辦學目的和宗旨并不相同,對此應采用不同指標。不同學科,即使屬于同一個門類,性質上也存在明顯差異,對于不同性質的學科類型,指標體系設計也應在體現出一定的區別。
2.提高社會參與度
在我國,政府是學科評估的主要參與者,學科評估人員主要由專業研究人員、行政領導等組成。這樣的評估必然會收到一定的行政干預的影響,出現評估不公正現象。同時,某些評估人員由于知識體系與經驗的不足,在評估中也會出現不科學沒有信服力等現象。因此,應逐步改變這種政府主導的現象,引入第三方評估,提高社會參與度。
3.建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機制
建立高校內部質量保障機制,既是要保證學科質量的需要,也是要保障現代大學制度下高校辦學自主權的需要。我國的學科評估制度改革應該不斷改進外部評估,同時建立起高校內部的質量保障機制,這樣才更加的有利于學科的發展和大學制度的完善。高校作為學科質量的內部保障主體,應積極開展學科自評,建立一套完整的高校學科自評體系,以促進學科建設,促進現代大學制度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應強,蔣華林.關于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理論認識[J].教育研究,2013,11:35-43.
[2]馬陸亭.從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到現代大學制度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3,21:19-22.
[3]張慧潔.監督、問責:評估與現代大學制度[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05:42-47.
[4]別敦榮.論高等教育評估的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06: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