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群 柳琳 張洪沖
摘要:為提高我校網絡輿情工作效率,建立科學工作機制,筆者帶領課題研究成員進行了一年半的行動研究,形成了符合實際的網絡輿情工作機制。
關鍵詞:網絡輿情;行動研究
研究背景:網絡輿情是不定時炸彈,它隨時可以爆發,并且悄無聲色。我校前幾年因建設江津校區、置換老校區、修建職工住宅、搬遷新校區等出現了多個重大負面網絡輿情,嚴重損害學校聲譽。為能及時處理網絡輿情,營造良好網絡輿情環境,學校于2014年4月成立網絡工作部,專人負責學校網絡輿情工作。為建立科學有效的網絡輿情工作機制,課題組成員兩年來在工作中開展行動研究,現選取其中三輪行動研究方案具體呈現如下:
第一輪
問題分析:初期,工作開展存在多方面問題,具體如下:
1.網絡論壇過多,采用逐個論壇打開瀏覽帖子的方法不科學,上班時間總盯著帖子看,效率低,人疲倦。
2.輿情爆發時,單憑專職干事一人回帖引導,易被其他言論淹沒,收效甚微。
3.網絡輿情具有突發性。因多種原因,不可能一天24小時監測網站,常未能在第一時間發現輿情。
計劃:
1.結合學校師生網絡活動特點,確定重點監控的網絡論壇。
2.組建網絡輿情工作小組,培訓輿情引導技能,在爆發輿情時,小組成員齊上陣,發帖引導輿論,搶占輿論主動權。
3.借助監控軟件,人防和機房相結合。
行動:
1.2015年3月起,跟蹤近幾年發生的重大網絡輿情事件,并將相應的網站論壇作為重點監控的對象。經跟蹤分析,我校師生經常發帖的平臺有:重慶天涯、天府、大渝爆料臺、華龍網問政平臺、大渝社區、江津論壇、重慶教育頻道、人民網、學校百度貼吧,這些平臺作為重點監控對象,并實施“上班每半小時、節假日每兩小時瀏覽一次網貼”的工作制度。
2.組建網絡輿情學生工作小組。由學生新聞中心骨干、班長代表和學校百度貼吧輿論領袖組成。每天安排2個學生新聞中心骨干輔助監控重點監測網站論壇,有情況及時反饋;通過學校班長群收集學生線上線下意見,及時向學生傳達相關信息,延伸網絡輿情工作的手臂。
3.2014年9月購買輿情監控軟件,設置重點監控網址和關鍵詞,設置警報提示。當軟件監測到與關鍵字相關的網貼,會把標題及內容發送到綁定的手機。非常時期,軟件一天24小時運行。
觀察:
1.確定重點監控網站論壇,定時監測,并借助各大論壇的引擎搜索功能,提高了網絡輿情工作的效率。如15年5月學生造謠事件、9月畢業生自提檔案輿論事件、11月畢業生爆料臺質疑學校管理制度事件和天涯老帖被重新激事件、16年4月學生在江津論壇投訴網費高、網不穩定輿情事件等,相關網貼均是被及時監測到的,爭取了輿情處理的主動權,減少了輿情造成的負面影響。
2.學生工作小組在監測網貼、引導輿情、營造良好輿情環境中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在學校百度貼吧發“美麗青春校園”、“活力校園生活”“追夢工程人”“大工程深藏功與名”等主題帖8次,網友累計跟帖423次;在輿情應對中,多次上傳學校風景、實訓教學、學生活動等照片,組織回帖97次。
3.監測軟件持續運行,會拖慢電腦系統,另外,搜索具有延遲性甚至沒檢索到。
反思:
1.不能完全依靠機防來開展輿情監測工作。必須堅持“上班時間每半個小時、下班后每兩個小時瀏覽重點監控網站”的工作方法。
2.信息反饋機制未完善。若有輿情發生,實時向領導反映情況,并編寫輿情簡報,簡報經部門領導——主管領導——校領導,再由校領導指示向哪些部門發送簡報,這個過程需花費很多時間。需探索更為有效的信息反饋途徑和問題解決辦法。
第二輪
計劃:
拓寬師生信息溝通平臺,建立點對點溝通機制,提高輿情訴求處置效率。
行動:
1.在班長群公布各職能部門工作職責及相關負責人,并邀請各職能部門相關工作負責人加入學校班長群,昵稱均為部門+職責+姓名。
2.對輿情進行分析研判并分類處理。重大輿情,第一時間向部門負責人報告,作出初步處置建議,請示分管校領導確定處理意見,若分管領導沒法明確處理意見的,向黨委書記和學校校長匯報,由校領導共同討論做出處理批示;對師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在第一時間找相關部門了解情況后組織學生工作小組予以答復;對師生正當的利益訴求,加強引導,推動相關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對不具備條件解決的予以說明,防止問題擴大化;對因信息不暢造成的誤解,及時發布相關信息,澄清事實,消除誤解。
觀察:
1.學生在班長群言論活躍,談論話題包括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寢室管理、食堂服務、教學考試、活動安全等,有反饋存在問題,肯定相關管理辦法,也有提建議促改進。所有言論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均可瀏覽。初期,若學生反映的問題急切,則建議學生直接@相關負責人(目前,學生已形成習慣)。如此實現點對點的反饋,確保信息反饋到位。
2.輿情分類處理成效顯著。學生造謠事件等重大輿情事件,按照信息反饋流程,聯合相關部門共同處理得當。共處理寢室熱水、寢室廁所維修、食堂衛生和收費、網絡收費、網絡穩定性、公寓小賣部“過期”食品、公寓查寢、公寓管理工作態度等38件次,推動相關問題得到重視和解決。
3.學校百度平臺是師生最活躍的網絡平臺,也是外校生了解學校最重要的渠道。但整體而言,學校百度貼吧的輿論環境欠佳,抱怨、投訴、交友等網貼居多,極少數甚至含不健康內容。
反思:
1.班長群是重要的輿情集散平臺,要充分利用,確保信息交流渠道暢通。
2.要主動發聲,改善學校貼吧輿論環境。
第三輪
計劃:
充分利用學校貼吧、官方微博等網絡平臺傳播校園文化,發出好聲音,弘揚正能量。
實施:
1.抑負:與吧主保持聯系,及時刪除重大負面信息和誤導學生價值觀的網貼;對情況不實、容易造成受眾認知錯誤的網貼,私信勸誡發帖者刪帖。
2.揚正:適時在百度貼吧上發起有關“美麗青春校園”、“活力校園生活”“追夢工程人”“大工程功與名”,宣揚大學生青春向上的精神風貌、學校教學育人理念、人才培養成就,營造正面的網絡輿論環境。;16年4月通過官方微博,轉發市級技能大賽喜報、校企合作、“星”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等相關的新聞,擴大學生了解學校途徑。
觀察:
1.學校百度貼吧發“美麗青春校園”、“活力校園生活”等主題帖時,學生自發跟帖,補充圖片。2015年全年發主題帖9次,網友累計跟帖726次,效果良好。
2.16年4月,官微博點擊量為13993,“技能大賽喜報”和“湖北遠安縣政府到校招聘”最受關注,點擊量分別為3693和2143。
3.自15年5月對造謠事件的主要造謠人公開處理后,學生對網絡言論對受眾的影響有了較深認識,網上發言說事漸趨謹慎。貼吧上對未確認事件的言論明顯減少。
反思:
1.在網絡平臺發主題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轉發學校新聞,對營造良好網絡輿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而言,發帖量和新聞轉發量還不夠,需進一步加強。
2.需進一步引導學生做理性網民。可通過定期發起“網絡文明禮儀”話題或轉帖與網絡文明相關的反面案例,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其遵守網絡道德。
結語:
筆者及課題組成員通過一年多的行動研究,探索引導策略和工作制度,形成課題研究主要成果:
1.在工作中,可通過關注學生的利益訴求、提升網絡輿論引導的親和力、提升大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引導學生遵守網絡道德禮儀等策略提高輿論引導效果
2.制定網絡輿情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責任、重點監控對象、工作流程,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借助網絡傳播網絡校園文化,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處理輿情,營造良好的網絡輿情環境。
本文是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我校網絡輿情監控與輿論引導研究》成果,課題號為RWB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