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479年,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等??鬃訛椤叭f世師表”,受世代尊崇。本文主要探析孔子的“仁”德思想及孔子治學思想并探討其對當代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孔子;仁德;治學;思想
引言
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孔子生活的年代禮崩樂壞、天下大亂、諸侯混戰、烽火連年,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孔子擔起社會大義的旗幟,游說各國,主張他的“仁”德思想。孔子又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在他的政治抱負不得實施之后,轉而將他的理想教于后人,孔子首創私人講學,開一代先鋒,創立儒家學派。
1.孔子的“仁”德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由“仁”生“義”,“仁義之道”成為儒家文明的核心思想。在篇幅不長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僅一萬多字),作為道德標準的“仁”子出現多達105處。關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闡釋,例如“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即先有奮斗而后有收獲,就是仁;又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要想成功,要有幫助別人成功的打算,自己要發展,也要幫助別人發展,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強加于別人,這都是“仁”的表現;再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講的是一切不符合禮制的事物都不做;復如,“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就是能做到恭敬、寬厚、誠信、積極、恩惠這五個方面都是仁。一言述之,孔子講“仁”,就是“仁者,愛人”。
由仁及德,德以仁生,孔子十分推崇“為政以德”,例如,孔子說:“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孔子認為,一方面當政者要以身作則,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另一方面要教化民眾,向善去惡,以法治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孔子治學思想
官場失意,但學業有大成,孔子的治學思想使他成為治學楷模??鬃幼畛跣Х碌敢u周朝的祭祀禮儀,后來又研習《詩》、《書》等上古經典教材。他邊學邊行,對魯國奉行的禮、樂等社會典章制度遵從不二,潛心學經典、習制度、悟其道??鬃诱J為,“君子學以致其道”,“朝聞道,夕死可矣?!边@個道,就是真理,是孔子孜孜以求的東西。孔子除了學大道,還學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等六門基本知識,涵蓋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多個方面,即務虛,又務實,學養天下,不尚清談。孔子的“學”的思想,例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教學相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這些精辟的治學思想,囊括學與習、學與思、知與行、教與學,是治學的方法論,是富于哲理的世界觀、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對后世意義重大。
3.結語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仁”的提出從根本上把道德規范從外部轉向人的道德心性和人格境界上,更加關注人性本身的張揚,從而使倫理規范與心理欲求融為一體,從此以后“仁”就成為中國歷來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鬃拥闹螌W思想,“學”的目的全在于應用,他周游列國,一方面“跑官要官”,尋找施政的機會,一方面巡游講說,傳播他的思想主張;“學”也是為了“教,”“教”必有所“學”,教書育人,誨人不倦,他雖然不是中國中國教育史上創立私學的第一任,卻是大力創辦私學的第一人,是中國民辦學校的鼻祖;“學”還是為了“新”,作為儒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和開拓者,孔子在“復禮”的同時勇于創新、致力發展,構建了一個開放式的、與時俱進型的儒學學術體系,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吐故納新打下最初的基礎。綜上所述,無論是“仁”德思想還是治學思想,對今天的我們都有極大的文化價值和借鑒意義,這是我們今天探析它們的原因。
[參考文獻]
[1]何佳麗.孔子治學思想研究[J].明日風尚,2016,07:188.
[2]王雪燕,戴士權.美國私立高校經費籌措及其對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0,03:155-157.
[3]劉宜善.孔子治學探析[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02).
[4]李寧.曲阜文化資源產業化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4,(17).
[5]戴士權.試析薩滿文化的歷史淵源及保護傳承的現實意義[J].長春大學學報.2012(11).
[6]焦明甲.從“倫理價值批評”到“文化人類學知識建構”——“文學終結時代”中國文學批評理論主要形態[J].長春大學學報.2015(03).
[7]周兵.論孔子的仁德思想[J].西安社會科學,2009,01:31-32+39.
[8]焦明甲.文學與文化的交相辯證發展——中國當代先鋒文學現代性研究論綱[J].長春大學學報.2007(09).
[9]楊松賀.德在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地位[D].華中師范大學,2002.
[10]大美.試論孔子治學思想[J].船山學刊.2001(02).
[11]吳雪玲.談孔子的求道治學思想[J].棗莊師專學報.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