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萍
法理學課堂的最后一節課,老師講了一個讓我思考至今的案子,它被薩伯稱為是史上最偉大的法律虛構案,它在法律深度、思辨靈敏度上絕對是其他案子無法比擬的。
一、案情回顧
這是一個洞穴探險謀殺案,四名被告都是探險協會的成員,該協會由一些洞穴探險業余愛好者組織。紀元4299年5月上旬,他們連同當時也是該協會會員的威特莫爾,進入一個位于聯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巖洞。當他們深入洞里時,發生山崩。巨大的巖石滑落,擋住了他們所知的唯一洞口。由于五名探險者沒有按時回家,其家屬通知了協會的秘書,而探險者在協會總部也留下了他們打算去探險的洞穴位置,于是,一支營救隊伍火速趕往出事地點。
營救難度遠遠超出預估,需要不斷增加營救人員和營救機器。由于探險者只帶了勉強夠吃的食物,洞里也沒有任何動物或植物能賴以維生,大家很早就擔心探險者很可能在出口被打通之前就餓死了。在被困的第二十天,營救人員才獲知探險者隨身帶了一個袖珍的無線設備,可以收發資訊。營救人員迅速安裝了一個相似的設備,與不幸被困山洞的人聯系上了。探險者詢問還要多久才能獲救,負責營救的工程師告訴他們,即使不發生新的山崩,至少還需要十天。得知營地有醫療專家后,受困者與醫生通了電話,他們詳細描述了洞里的情況,然后問從醫學上看,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他們是否與可能再活十天。專家告訴他們,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隨后,洞里的無線設備便沉寂了。八個小時后,通訊恢復。威特莫爾代表他本人和其他四名同伴詢問,如果他們吃了其中一個成員的血肉,能否再活十天。盡管很不情愿,醫生委員會主席仍給予了肯定答復。威特莫爾又問,通過抽簽決定誰應該被吃掉是否可行,在場的醫療專家沒有人愿意回答。威特莫爾接著問,營救組中是否有法官或其他政府官員能給予答復,但這些人也不愿對此提供意見。他又問是否有牧師或神父愿意回答他們的問題,還是沒有人愿意出聲。之后,洞里再也沒有傳來任何消息,大家推測是探險者的無線設備的電池用光了。當受困者獲救后,大家才知道,在受困的第二十三天,威特莫爾已經被同伴殺掉吃了。
被告提供給陪審團的證詞表明,是威特莫爾提議,他們也許可以吃一個成員,否則想活下來是不可能的。同樣也是威特莫爾首先提議使用抽簽,他提醒大家,他剛好帶了一副骰子。四名被告期初不愿意響應如此殘忍的提議,但通過無線電進行如上對話后,他們接受了威特莫爾的提議,并反復討論了保證抽簽公平性的數學問題,最終同意用一種擲骰子的方法來決定生死命運。
然而,在擲骰子之前,威特莫爾宣布撤回約定。他經過反復考慮,認為在實施如此恐怖的權宜之計前,應該再等一個星期。其他人指責他出爾反爾,堅持繼續擲骰子。輪到威特莫爾時,一名被告替他擲骰子,同時要求威特莫爾對是否認同投擲的公平性表態。威特莫爾表示沒有異議。投擲的結果對威特莫爾不利,他被同伴殺掉吃了。
幸存的探險者獲救后,因營養失調和暈厥住院接受治療。出院后,他們被控謀殺威特莫爾。庭審時,被告陳述完證言之后,陪審團主席(一名職業律師)詢問法庭,陪審團是否可以僅做特別裁決(陪審團只提供已證明的事實,而把該事實是否構成犯罪交由法庭進行裁決)而把被告是否有罪留給法庭根據已經確定的事實作出判斷。經過討論,檢察官和被告的律師都表示同意,法庭也采納了這一建議。在冗長的特別裁決中,陪審團認定上面所述的事實與被告被指控的罪名相符,他們就認定被告有罪。根據這一裁定,審判的法官判決被告謀殺威特莫爾罪名成立,判處絞刑。在刑法問題上,聯邦法律并不允許法官有自由裁量的余地。陪審團解散之后,陪審團成員一起向首席行政長官請愿,請求將刑罰減至六個月監禁。初審法官也向首席行政長官提出同樣的要求。然而,迄今為止,首席行政長官沒有回應這些請愿而采取任何行動,他顯然在等待上訴法庭的裁決。
二、生命誠可貴
在法律看來,生命的價值是至高無上的,每個生命都應具有平等的價值,沒有哪一個生命可以超過其他生命,以命換命必須在自愿的情況下,否則就是侵犯了法律所確認的生命平等和神圣尊嚴。在案情回顧中,顯而易見的,在擲骰子的關鍵時刻,威特莫爾反悔了,他不再同意當初他提出的建議,他不再愿意以他們五個中任意一個人的生命來換取另外四個人的生存,事情進展到這里,其余四個人就不被法律允許繼續他們之前所說的以一個人的生命換取其他四個人生命的約定。順著案件的發展,為什么威特莫爾遲疑了,反悔了,或許他想到了其他的可以解決目前問題的辦法,只是想法尚未成熟,沒能講出口?順著這個思路繼續想,終于還是有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每個人用自己的神經末梢來滿足自己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通俗點來說就是每個人不必以損害他人性命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手或者腳等失去不足以致命的身體部位來維持自己的生命,這個辦法雖然很殘忍,且需要個人有壯士斷腕的魄力,但起碼這樣做每個人都是不足以致命的,每個人都得以繼續活下去。說到這里,再次確定,獲救的四個人以威特莫爾的生命來換取他們的生命的做法是不正當的,因為,真的還沒有到必須以命換命的地步。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是其個體最重要的權力,有生命的存在,才能有其他權利的存在,以任何理由去剝奪別人的生命都應該是不被允許的,這件事必須出于自愿,即使本案中幾名探險者身處絕境,不能與一般環境等同,我們也應最大化的尊重生命,因為,生命誠可貴,且一去不復返。
三、法律應維護公平正義
我能有幸聽到這個案例,是因為我修了一門法理學的課程,其實一學期下來我都很困惑,法理學是一門主要探究什么的課程,當這最后一節課上完,我好像瞬間明白了法理學大概是探究法律存在意義的一門課程,它要通過法學的相關知識告訴我們法為什么存在?為了什么存在?為什么人類要尊重它,把它捧到至高的位置?當這些疑問在腦海里一一出現時,似乎答案也清晰地出現在了腦海里。我想法律之所以出現和存在是為了維護這個世界的公平正義!人類把它奉到至高的位置也是因為它維護了世界的公平正義,促使整個世界有序的運轉。自然法則是優勝劣汰,在《洞穴奇案》這本書里也有法官以自然法的名義為獲救的四個人辯護,認為在洞穴坍塌的環境里,人類所制定的法律不再具有效力,因為當時的環境等同于自然環境,應該遵循自然法即優勝略汰。這位法官的想法恕我不敢茍同,人區別于動物最主要的特點就在于人具有主觀能動性,當時的環境的確是在非常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但是,處于環境之中的,卻是經受過人類文明教育的人,所以當時的環境還是文明的人類社會,人類制定的法律也就具有效力。
法律的意義和精神是維護公平正義,在法律看來,每一個生命都是及其崇高和無限珍貴的。這讓每個生命都具有平等的價值。非自愿情況下,任何人不得讓他人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做出犧牲,否則就侵犯了法律所確認的生命平等和神圣尊嚴。洞穴探險的五個人,既然是處于法律體系完備的現代文明社會,受現代法律約束。那么現代法典的規定眾所周知:“任何人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都必須被判處死刑。”在威特莫爾不同意的情況下,執意犧牲他的性命,是違法的,應判處獲救的四個人死刑,因為我們要尊重法律,維護其權威,法律條文不能隨意更改。
另外鑒于五位探險者當時的悲慘環境,在類似的案件中,行政赦免對于減輕法律的嚴苛非常有利。所以,在本案中,我們可以出于同情,為他們請求行政赦免,爭取寬大處理,這樣既不違背法律條文,也維護了法律精神即維護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