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艾麥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為幼兒教育指出了具體的、可行的方向。它體現著國家一直重視幼兒教育,也為指導所有幼兒的健康成長指引著方向。《指南》和《綱要》相結合,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應該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在每個領域中又細化,隨后還有“教育建議”。“教育建議”主要可分兩大點,一是點明該領域的教和學的特點。因為各領域的知識性質不同,幼兒的學習方式也會隨之變化,幼兒教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二是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這為一線幼兒老師在環境創設、活動內容、幼兒養成習慣、情緒情感的表達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這對于幼兒教師實踐以上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具有明確的引領作用。在認真學習了《指南》以后,我最主要的感悟是;讓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幼兒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兒健康”放在首位,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兒,使其發揮應有的主體性,幼兒才有可能主動、積極、創造性的活動。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兒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努力順應天真好奇的天性,讓幼兒發現快樂
1、要尊重幼兒的天性。“玩”是幼兒的天性,他們在走樓梯時喜歡順扶手往下滑、走路時喜歡踢一個小瓶子,幼兒在玩耍中獲得成功,獲得滿足,同時也獲得經驗,我們在幼兒教學中,要滿足幼兒的這種天性,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快樂成長。
2、要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活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興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這時候,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不要批評,而要積極加以引導。引導幼兒怎樣看、怎樣模、怎樣想,有意識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二)、努力營造良好的幼兒園環境,讓幼兒感受快樂
《指南》提出“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幼兒園是孩子離開父母的第一個陌生地方,能否較好地跨出這一步,我們幼兒老師是關鍵。作為一名幼兒老師,要有愛心,要把幼兒看作自己的孩子,讓幼兒感到老師就是親人;我們幼兒老師要有耐心,對幼兒無意犯的小錯誤,不要過多批評,要向他們講清楚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對幼兒生活或學習中的小進步,要有具體的表揚,不能總是簡單地說“做得不錯”,要指出他們具體細節的成功。比如“你今天把摔倒的小妹妹扶起來,老師真高興。”“我喜歡你畫的這些樹。”具體的表揚會讓幼兒產生極大的滿足。
(三)努力培養健康的心理,讓幼兒體會快樂
《指南》指出“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從小塑造幼兒寬容的心靈,培養健康的人格,讓他們具有良好的處事能力,樂觀的生活態度,堅強的意志。
1. 要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要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我們幼兒教師要多對幼兒表揚。例如:有一次教幼兒畫蘋果,我先讓幼兒觀察,然后讓他們畫畫。一開始,多數幼兒畫得有點像西瓜,我沒有批評他們,說:“你們畫得很好,真棒!你們再仔細看一看,再畫一遍。會畫得更好!”這樣,我越表揚,幼兒畫得越認真。我認為表揚幼兒“畫得好”最重要,因為表揚可以使幼兒增強自信心,引發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快樂的情緒體驗。
2、要培養幼兒的寬容心。
要從小就培養幼兒的寬容心理。我在教學中,教育幼兒不能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如:自己想玩別的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時,那么就應該等一下,或者有禮貌地去和人家商量,而不能強奪強要;教育幼兒多幫助其他人,讓幼兒在幫助別人中得到快樂,如讓他把家里的舊玩具收集起來,送給需要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摔倒了,把他扶起來,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四)幼兒園和家庭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家庭是幼兒認識的第一個環境,家庭教育會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在和田的農村,多數家長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作用,也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例如,有的家長教孩子“別人打你一下,你就打他兩下”。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幫助、引導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要幫助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我在幼兒教學中的做法是: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 QQ、微信等方式,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心理常識,掌握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徑,與我們幼兒老師配合,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工作。要求家長要隨時隨地與孩子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幫助。要求家長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當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對幼兒充滿愛心、責任心。讓幼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讓幼兒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