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蓮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因此,課堂效率的提高是大面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圍繞在歷史教學中如何面對新課程標準,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問題,從重視課堂文化建設、用新方法教學兩個大的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 歷史 效率 師生平等 評價多元化 課堂效率
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存在諸多弊端:脫離實際、死記硬背;課文內容一串串、理論觀點一套套、板書文字一行行……結果,學生不能用已知說明未知,不能以史為鑒,一見到新情境、新材料、新問題,就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加強對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十分重要。
一、重視課堂文化建設
1、教學內容生活化
先進的課堂文化離不開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為生活世界服務的課堂,才是具有強盛生命力的課堂。所以,構建生活的課堂,無疑是課堂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為此,我們必須營造一個走進生活化的歷史課堂,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將歷史知識賦予一定的生活意義與生命價值,使歷史這一過去的生活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連接起來,從而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歷史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的探索性的歷史活動,讓學生用所學的本節課知識去解決它,并提供充分的交流機會。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老師應向學生傳遞一種熱愛、尊重、信任和期待的信息,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情感共鳴,以有利于向學生傳輸有效的教學信息。如課堂提問,應鼓勵學生大膽直言,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精心呵護學生的奇思異想,這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創新動機的萌發,創新思維的升華;還應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大膽評判,如哪些講得精彩,哪些尚有欠缺;哪些該發揚,哪些該摒棄;對學生言之成理、有獨到創新的建議或意見,老師應予充分肯定,甚至大加贊賞,從而使得歷史課堂充滿生機,煥發出活力。惟其如此,在這“鮮活”的文化氛圍里,學生才會感受到溫馨的人文關懷,才能閃爍出不同凡響的智慧火花。
3、課堂組織形式要多樣
班級授課制是教學的主要形式,它可減少教育投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果“大統一”,也會扼殺學生的個性成長。為充分張揚學生個性,老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拓展學生合作探究的空間。在這方面,筆者曾做過如下探索:①適當改變課堂中學生座位的排列形式,為師生、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提供多種空間形態,②巧妙創新學習環境,誘發學生創新思維。如安排真實的辯論情境,辯手與“觀眾”分開而坐,辯手的發言有時間限制等,使學生有適度的緊張感,促使他們加快思維速度,引發靈感,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③進行師生易位,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師就教材中的某個內容或某個問題,可讓學生嘗試著上講臺講給其他同學聽,聽課的同學可以向授課的“老師”提出問題,進行質疑,教師則適時進行點撥、指導。
4、學習評價多元化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為此,改革課堂學習評價要從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視點上去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反應,關注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以尊重學生個性特點,尊重學生興趣和愛好。從這個意義上講,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必須糾正“為了課堂熱鬧好看”的浮華,必須注重人性化,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二、用新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1.歷史課的語文教學法
在歷史課中引入語文教學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任何文學作品都產生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并反映某一個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樣,多數歷史內容都是依靠文學形式記錄下來的。因此,對歷史的表述不僅可以借鑒,而且必須借鑒文學的方法。我做過兩年語文教師,上了八年歷史課,從賈誼的《過秦論》中了解到秦朝滅亡的歷史原因,從清朝的腐敗歷史中認識到《紅樓夢》的偉大意義。歷史課和語文課的共性實在太多了。
2.歷史課的對抗式討論法
我從電視臺播放的大學生辯論對抗賽的節目中得到啟發,于是我便把大學生的這種辯論形式引入到歷史課堂的討論之中,結果,很受學生的歡迎。每次討論前,我都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要求每個人都按題意寫成小論文或辯論稿并交給我看。我看完并作批示后,把稿子發回給學生,再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補充和完善本方的觀點。在人員安排上,正方和反方各推舉4名代表。其程序是:各自陳述意見一自
由爭論一歸納總結。最后由老師進行裁判并具體分析雙方的辯論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學中,我組織的課堂討論題目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之比較”,正方的觀點是“西方文明不如東方文明”,反方的觀點是“東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現代史教學中,我設計的題目是:“戰爭與和平誰是歷史的主流”,正方的觀點是“和平是歷史的主流”,反方的觀點是“戰爭是歷史的主流”。這種討論,具有競爭機制,適合學生的特點,他們為了駁倒對方,翻閱了很多書,討論的場面十分熱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時間已到,很多人仍言猶未了。
3.歷史課的抽簽提問法
所抽的簽可用紙片做,每張紙片上只寫一個學生的名字,裝入信封中。提問時,當眾抽簽答完后將簽裝入另一個信封。一個學期要保證每個學生被抽中2—3次。至少要抽中1次為了引起學生的重視,每次提問都打分,且記入平時成績,但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