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林
【賀新郎】 又名《金縷曲》、《賀新涼》、《乳燕飛》。雙調116字,仄韻,用入聲韻者音節尤高。
【沁園春】 東漢竇憲仗勢奪取沁水公主園林,后人作詩以詠其事,此調因此得名。又名《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雙調114字,平韻。
【菩薩蠻】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也作菩薩 。《杜陽雜編》稱唐宣宗時,女蠻國來聘,見其高髻金冠,瓔絡被體,號為菩薩蠻隊,當時優人遂制此曲。另據《教坊記》載開元年間已有菩薩蠻曲名。后人或以為“驃苴蠻”之異譯,其調乃緬甸古調。雙調44字,每兩句一韻,上下闕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西江月】 由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而得名。又名《白蘋鄉》、《步虛詞》、《江月令》。清末敦煌發現唐代琵琶譜,有此調樂譜而無詞。50字,上下片各兩平韻,結句各葉一仄韻。
【清平樂】 清樂,平樂,本為漢樂府的兩個樂調名,后借用為詞牌,但并非合二調以制聲。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說,李白自制四首清平樂,相傳是本詞牌名的由來。全詞46字,上闕四句,四仄韻;下闕四句,三平韻。
【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單行,用為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44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48字或54字。《促拍采桑子》50字,《攤破采桑子》60字都是雙調平韻。宋詞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雙調90字,有平韻、仄韻二體,上闕多用一葉韻。
【如夢令】 相傳后唐時莊宗作《憶仙姿》詞,其中有“如夢如夢”句,后來蘇東坡將《憶仙姿》詞牌改為《如夢令》。
【蝶戀花】宋人根據南朝梁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的詩句,改作《蝶戀花》,全詞60字。上下闕各四句,每闕四仄韻。
【漁家傲】 又名《荊溪詠》《吳門柳》、《忍辱仙人》和《游仙詠》等。宋詞人晏殊有“神仙一曲漁家傲”之句,由此得名。雙調62字,仄韻。亦有上下闕各用兩平韻三仄韻之作。
【憶秦娥】 又名《秦樓月》。相傳李白作《憶秦娥》詞,其中有句云:“簫聲咽,親娥夢斷秦樓月。”詞牌即由此得名。全詞46字。上下闕各五句,每闕三仄韻,一迭韻,多用入聲韻。
【念奴嬌】 念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因其音調高亢,后來便取為詞牌名。全詞共100字,故又名《百字令》。上下闕各十句,每闕四仄韻(一般多押仄聲中的入聲韻)。
【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借作詞牌一作《小庭花》,又名《渙溪沙》等。雙調42字,平韻。南唐李后主有仄韻之作,后世的周邦彥曾作《渙溪沙慢》,雙調93字,仄韻。另說《渙溪沙》由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
【浪淘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過龍門》等。雙調54字,平韻。
【水調歌頭】 據說隋煬帝開汴河時曾作《水調歌》。至唐代,演變為宮廷樂舞的“大曲韻”。《水調歌頭》就是截取唐大曲《水調》開頭的一段,故名《水調歌頭》。
【卜算子】 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樓》、《眉峰碧》等。唐駱賓王作詩喜用數字,人們稱為卜算子,詞牌中就有了卜算子這個名稱。
【滿江紅】 又名《上江紅》、《念良游》。全詞93字。上闕九句,四仄韻;下闕十句,五仄韻。常用入聲韻,且多有對仗。
【十六字令】 詞按字數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45字以下為小令,46字到95字為中調,96字以上為長調。它有兩種形式,分單字起和雙字起。以單字起句者,又名《蒼梧謠》。
【長相思】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又名《長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樂府中有“上言長相思,下言夕別離”一句,故名。
【虞美人】 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據說取名于項羽寵姬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壺冰》。
【雨霖鈴】 一作《雨淋鈴》,唐教坊曲名。后用于詞牌。相傳唐玄宗因安史之亂逃入蜀地,進斜谷,霖雨連下十數天,在棧道中聞見鈴聲,思念起楊貴妃,便制曲一闕,名為《雨霖鈴》。
【憶江南】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此調本名為《謝秋娘》,是唐李德裕為亡姬謝秋娘所作。后進入教坊。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