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因為興趣不僅能產生動機,引起興趣、激起情感,而且還能創造歡樂和諧的教學氣氛。在課堂上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不僅是實現教學工作的一個突破口,而且是教學改革的迫切要求。為了改變過去一支粉筆、一張嘴,老師從頭講到尾的傳統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歷史課活躍起來,我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現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談點淺見,以便于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利用引言,建立知識結構,激發學習興趣
大家都知道,每門學科都有一個與其它學科不同的知識結構。學習就是對內部知識結構進行有效的掌握,而不是去死記硬背一些零散的歷史知識。對歷史這門學科來說,知識結構無非就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規律,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點。重大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重要歷史人物的功過等等。要使學生對這一些知識有個系統、完整的認識,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教材每一張章前面的引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掌握歷史知識的基本結構和內在聯系。提高總結、槪過歷史知識的能力。
二、精心設計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新課這一環尤為重要。因為精彩富有趣味性的導入新課,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還能想磁力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于這堂課。當然,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有承前啟后式、復習舊課式、設置疑問、懸念式等。設置疑問懸念式是導入新課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因為它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巧妙構思,優化教學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歷史課很有情趣,受益匪淺。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就必須在精心設計、巧妙構思上下苦功夫。大家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好比“導演”,學生好比“演員”。一堂課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導演”的巧妙構思、精心設計和“演員”的積極配合是不可分的。因此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那么怎樣構思設計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這就要在備課中多下功夫,要吃透教材和教學大綱,想方設法尋找與課本密切相關的知識。例如:再講“九·一八事變”這一課時,為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開始播放了一段《松花江上》的音樂,學生聽了之后,被激昂的旋律、悲壯的氣勢和東北人民的抗爭激情感染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接著簡單的向學生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內容和目的。這樣就順利成章的引出了課題。然后向學生提問:“日本為什么要發動這場侵略戰爭呢?目的是什么呢?”學生閱讀教材后就爭先恐后的回答。最后老師總結:“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然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懂得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的重要性。整個一堂課學生始終處在積極思考、 主動求知的氣氛當中,重點和難點也在發環環相扣得到突破。
四、借助投影、掛圖,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改變過去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的毫無生氣的課堂教學。借助于投影掛圖,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生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中國工農紅軍”一課時,為了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生動化,突出王明的左傾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危害。先把這部分內容做成投影片,在演示前,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投影片,學生邊看邊思考。看完后搶著回答:“有的說是李德、博古指揮不當;有的說紅軍的力量弱小等等。”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接著老師總結:“這些都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在根據地的嚴重泛濫。”接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使學生深深體會到無論做什么事方法必須得當,尤其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否則,不僅起不到作用而且造成浪費。當講到紅軍長征的經過時,我又適時的把事先準備好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展示給學生看,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講。講完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復述。借用媒體教學,既直觀又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自覺認真的聽課,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利用漫畫,插圖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毫無趣味,使學生聽起來打瞌睡 。長此以往,不但會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插入漫畫、插圖。利用漫畫插圖的獨特風格調節學生的情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笑中受啟發、學知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授“國民政府危機四伏”一課時,為了突出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極端紊亂,人民掙扎在饑餓、死亡邊沿的知識點時,先不講國民政府的財政金融如何紊亂,人 民的生活是如何的痛苦等,而是先讓學生欣賞書本上的漫畫:一個身強力壯、滿頭 大汗的青年男子背著一大捆鈔票去買米,可是只換回了一小袋米。開始學生一看漫 畫就棒腹大笑,但大笑之后學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立刻抓住這一契機啟發學 生,這就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后,蔣介石集團為了集聚錢財打內戰而濫發紙幣,對國 統區人民進行野蠻的掠奪。使國統區人民生活在饑餓和死亡線上,接著掛出國統區 人民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插圖,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國民黨為了打內戰不顧人民的 死活,從而喪失了民心。這是導致國民黨迅速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根據老師 的啟發、提示、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這樣學生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本課 的重點和難點。
六、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既取決于自我意識,同時也受到學 習環境、人際關系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師生關系良好,學生便會對該老師持肯定 態度;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認可。從而轉化成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濃厚興趣, 這就是所謂的“愛屋烏。”因此老師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蹲下身子多接觸學生, 努力去了解、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自身的高尚人格 感化學生,并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這樣做有利于學生積極學 習態度的產生,從而直接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歷史課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例如:角色 扮演、故事謎語、知識競賽等。
總之,歷史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使學生在歷史課中充 滿熱情,積極探究獲取知識和發展智力。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 性,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寓教于樂,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