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實現一個里程碑式的創新,會選擇谷歌還是星巴克?
從狹義的創新來看,谷歌大約是不容置喙的贏家。這家科技巨擘自1998年創設,旗下工程師獲取了超過10,000項目美國專利,不僅在搜索引擎、無人駕駛汽車等主流領域表現出色,還涉足一些古怪的項目,譬如通過骨傳導驗證可穿戴電腦設備。而星巴克只有差不多50項專利,大多數都是類似咖啡杯蓋專利這樣不起眼的。
不過,如果把視線轉移到兩家公司是如何對待創意商業化、如何放棄一些不合意的創意上,你會看到故事的另一面。谷歌的眼界很高,自身也以各種有趣的新產品聞名于世,不過如果這些產品沒能達到銷售目標,過幾年你就再也見不到了。
谷歌著名的秘密實驗室Google X面臨著更加艱難的生存環境。現在這個機構是Alphabet的一部分,并且改名為X。名字雖然變了,但其運營哲學并沒有改變,X的負責人Astro Teller表示,他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證偽、丟棄,而非堅持不懈地創新。一旦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X就會放棄該領域,自動化立體農業、比空氣還輕的貨船等項目都被斃掉了,而且一旦進入“墳墓”,再被掘古的可能性很低。
星巴克的“志趣”沒那么高遠,不過,在相對風平浪靜的咖啡、餐飲與零售行業,星巴克也總是在嘗試新事物。星巴克的菜單總在不斷更新,其產品創新史很有趣:大多數糟糕的產品并不是100%的廢品。譬如,1994年星巴克推出的瑪莎葛蘭,一杯加了香料的氣泡咖啡,那味道完全是一場災難,但它的出現,鋪平了明星產品星冰樂的研發道路。星巴克的沙冰、包裝等也是這樣發展而來。
谷歌對待創新的達爾文主義對那些處于最新前沿的行業也許合理,但大多數企業的創新需要更加切合實際,在這種情況下,星巴克重組、重試失敗品的理念似乎更能平穩地通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