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學鋒
以農村包圍城市、做家電零售連鎖企業、聚焦布局在江西這個區域市場,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騰達電器的優勢。然而近年來,趨勢變了,以往的“優勢”不再是優勢,可能是拖累,甚至陷阱。、
根據債權人的申請,江西省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2月依照企業破產法之規定,裁定受理騰達電器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并指定由新余市政府組織成立的騰達電器破產清算組為管理人,新余市商務局局長郭瑞新為管理人的負責人,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將于2016年6月7日召開。郭瑞新稱,騰達電器在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進行破產清算。寓意“飛黃騰達”、一度如日中天、年銷售額達20億元的這家江西省家電連鎖行業龍頭企業,為何落到如今這般田地?
“農村包圍城市”失利
以過往的業績來看,騰達電器確實曾飛黃騰達過:從一個小店起步,曾年銷售額達20億元、年創稅收千萬余元、成為江西省家電連鎖行業龍頭企業,連鎖店面規模達30萬平方米。這背后是,在創始人、第一大股東、董事長傅志杰的帶領下,騰達電器創造了“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模式。
新余人傅志杰生于1963年,大學畢業后先后在兩家企業做財務工作。1996年,騰達電器第一家門店在新余開業:一間以家用電器為主要經營內容的小店,僅有50余平方米。開業時間,晚于同行國美電器的1987年、蘇寧云商的1990年。后來,傅志杰表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正處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的同時,家電市場卻還停留在作坊式經營的層面,購物環境、物流、服務等都亟需完善和提升。正因如此,這個行業才蘊含了極大的潛力,成為一項足以做長遠、做長久的事業。”
2006年,騰達電器開啟家電連鎖企業模式。2010年,公司總部遷入江西省會南昌。后來,騰達電器在江西省各級城市擁有直營店100多個,連鎖規模達幾十萬平米,擁有員工近萬名,年銷售額超20億元,成為江西經營規模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集團。傅志杰稱,“誰說江西就出不了全國一流的大企業呢?”騰達電器宣傳的經營理念是“專業做家電、專心做服務”;發展戰略是“以農村包圍城市”——從新余起家,長期主要布局江西的二三級城市,進而省會,成區域家電連鎖領軍企業,這不同于國美電器、蘇寧云商起家于大城市(分別是首都北京、江蘇省會南京)并長期主打大城市的策略。
騰達電器“十二五”預期目標是年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傅志杰寄望將年銷售規模做到1000億元,成為國內健康、長久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然而,2015年,騰達電器的部分門店被出售給國美電器。騰達電器原辦公室主任胡忠良稱,國美電器收購的門店只是騰達電器的一小部分。2016年2月,資不抵債的騰達電器破產清算。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騰達電器破產清算案的公告稱,“近年來受新型電商業務沖擊,加之騰達電器轉型不力、公司擴張過猛和管理不善,企業經營陷入困境”。
識勢求是方為王道
轉型不力,是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眾多企業的共性問題,騰達電器是其中的落敗者。
以農村包圍城市、做家電零售連鎖企業、聚焦布局在江西這個區域市場,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騰達電器的優勢,不輸給全國龍頭企業蘇寧云商、國美電器在江西的布局。然而,近年來,趨勢變了,以往的“優勢”不再是優勢,可能是拖累,甚至陷阱。
對騰達電器所處的家電零售行業而言,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很大,乃至具有革命性、顛覆性,在相當程度上蕩平了傳統的零售連鎖模式的優勢、騰達電器式區域發展優勢。前幾年,國美電器、蘇寧云商是行業領軍企業,話語權強、規模巨大、盈利豐厚、開店勢猛(兩家企業在全國的門店均超過千家),風光無限。而近年來,“純電商”的京東有后來居上之勢,在相當程度上引領行業發展。此外,阿里巴巴、一號店等電商平臺,在家電零售中也占得一定的份額。總之,市場競爭更激烈、殘酷。
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轉型是風險很大的創新。早先京東的主業是門店,當年轉型做電商時,創始人、CEO劉強東下了很大的決心,砍掉了門店,而彼時線上業務只占公司銷售額的5%,超過90%的利潤來自線下:此轉型可謂脫胎換骨。長期主打家電零售的京東,給家電零售帶來革命的同時,至今仍虧損。
騰達電器的同行蘇寧云商的轉型同樣不易——其從蘇寧電器更名蘇寧云商,大力轉型互聯網零售商,設立蘇寧易購,聯手馬云。蘇寧云商創始人、董事長張近東稱,“蘇寧的轉型可以說是在企業發展最好的時期做出的抉擇。趨勢取代優勢是任何一個企業都逃脫不了的宿命,企業不怕選擇艱難的道路,就怕迷失正確的方向。蘇寧的成功轉型,可以說給所有傳統零售企業樹立了標桿。”
不過,蘇寧云商2016年3月發布年報,其2015年度凈利潤8.7億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2.8%,其中2015年出售PPTV帶來凈利潤13.5億元——這意味著,扣非后虧損4.8億元。近幾年,蘇寧云商、國美電器的業績特別是盈利情況大不如以往,甚至出現年度虧損,表明傳統家電零售模式的生存艱難以及轉型的不易。而騰達電器實力不濟的同時轉型不力,后果便慘了些。
雖然蘇寧云商的轉型成果存在很大爭議,但張近東“趨勢取代優勢是任何一個企業都逃脫不了的宿命”的觀點,無疑具有啟發、警示價值。
跟不上時代終會出局
野蠻、粗放的發展階段已過去,競爭日趨激烈,商業模式迭代很快,創新真正成為企業的生命線。然而轉型哪有嘴上說說那么容易,對在傳統模式中發展了很多年、有相當程度路徑依賴、企業規模較大、曾業績不俗的企業而言,更是如此。即使企業家看到了新的趨勢,要放棄以往讓自己獲利巨大的優勢非常難。
轉型是一場硬仗。在企業經營情況還比較好的時候轉型,會更主動,但這極大考驗企業家的勇氣、智慧、耐心,包括拋棄得過且過、僥幸心理,克服路徑依賴,乃至脫胎換骨、完成鳳凰涅槃——企業家應該特別警惕的是,轉型時,以往的優勢在新趨勢面前可能反倒成為劣勢、命門。然而,企業家如不積極擁抱趨勢、抱殘守缺,跟不上時代終會出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余法院公告提及騰達電器“擴張過猛”。公開報道稱,傅志杰前幾年在新余買地準備投資房產,然而房地產市場很不穩定,他在拿到地之后就斷了資金鏈,然后再用潤騰達電器來彌補。如此一來,地產業務沒有發展起來,而騰達電器自身的現金流也受到拖累,最終資金鏈斷裂。這方面,酒仙網CEO郝洪峰的觀點頗有警示意義:“中國大部分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盲目貪大會讓自己的企業最終付出代價……人總會死,企業總會倒閉,世上沒有超人,誰違背了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就會關門倒閉,就會為自己的瘋狂、浮躁、膨脹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