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剛
投服中心行權,一定要拿捏住大股東和董事會的“七寸”,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須快、狠、準,真正戳到大股東的痛處,確實能夠起到權利制衡的作用,將公司法人治理以及規范運作落到實處。
不獨立又不懂事
股票市場有兩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一是炒股的人一直在增加,到2016年1月,超過一億;二是行使股東權利的炒股人一直不增加,股東大會經常開成“大股東會”。
喜歡炒股的人,持股數量一般不多,多數是小股東。以貴州茅臺為例,截至2015年年末,公司股本總額125619.78萬股,股東3.9909萬戶,戶均持3.1476萬股,如果把大股東的持股排除在外,戶均僅1.1963萬股。在股票市場,僅持幾百股的股東大有人在。《公司法》賦予了股東決策權、受益權、知情權、表決權等多項權利,但這些權利的行使同時受到了“同股同權”、“一股一表決權”、“資本多數決原則”的限制。持股少,權利就小。實踐中,小股東們往往只炒股不行權。
大股東不僅持股比例高,持股時間也長。小股東的持股不行權,給了大股東可乘之機,其憑借一股獨大的優勢,通過表決權的行使,容易將自己的意志上升為公司的意志,肆無忌憚地侵害著公司及小股東的利益。對此,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利益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的監管機構看不下去了,往董事會里“摻砂子”,要求上市公司董事會里獨董的人數不能少于三分之一,還賦予獨董若干項特別職權,以此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限制大股東濫權,進而達到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之目的。
事與愿違,獨董的表現確實有點讓人失望,人們對獨董頗有微詞,說獨董是“花瓶”。其實,獨董的尷尬主要怪自己,因為他名不副實:不獨立又不懂事。獨立和懂事本是獨董的應有之意,也是價值之所在。從提名到選舉,獨董與大股東總是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絕大多數獨董人選,都是由大股東或其控制的董事會決定的。獨董的懂事,應更多體現在懂得公司治理之事上,而不應僅是某一專業領域的專家。但,縱觀上市公司獨董,真正懂得公司治理之道的專家少之又少。
由大股東選出的獨董,拿著由大股東決定的薪酬,掛著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這只“羊頭”,賣著與大股東同呼吸共命運的“狗肉”,也就不足為奇了。
行權要捏“七寸”
獨董制度存在的問題,監管機構心里清楚得很。2016年2月,證監會批準了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持股行權試點方案》。首批持股行權試點范圍為上海、廣東(不含深圳)、湖南三個區域內的約600家上市公司。
投服中心持股有點新鮮。一是持股數量少,每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它只持有100股,是名副其實的小股東;二是持股時間長,買了就不賣,誓與大股東共“存亡”;三是持股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行權,對公司發生的重大事項,時刻準備“發聲”。投服中心行權分兩個階段進行,先行使無持股比例和期限限制的股東權利,如知情權、建議權,通過手中持有的100股股票,參與上市公司的投票、利潤分配、行使知情權等股東權利。第二個階段,在取得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豐富行權事項和行權手段。
投服中心持股行權,有點像武俠小說里的“義士”,樂于慷慨助人,用盡一己之力,保護眾多小股東的權益不受損害,這不僅應當肯定,還應給予支持。然而,在股票市場“資本多數決”原則下,投服中心手中的“四兩”股票,難以起到撥大股東手中“千斤”股票的作用,大股東與小股東的關系有可能還是“你敲你的鑼,我唱我的戲”。所以,投服中心行權,一定要拿捏住大股東和董事會的“七寸”,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必須快、狠、準,真正戳到大股東的痛處,確實能夠起到權利制衡的作用,將公司法人治理以及規范運作落到實處。
大股東的“七寸”在哪?答案很明確,在董事會里,因為誰控制了董事會,誰就取得了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通常情況下,大股東憑借持股優勢控制董事會,是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不讓大股東控制全體董事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可能,投服中心只要能夠保證在董事會里有一個董事席位,在關鍵的時候,這名董事挺身而出,公開站出來說“不”,那就算捏住了大股東的“七寸”。
董事會的“七寸”在哪里?在獨董,獨董與非獨董相比,有更多的職權和責任,獨董一旦發表與董事會不同的意見,在市場中引起的反響必然是巨大的。因而,一個名副其實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獨董,對大股東的制衡力量是巨大的。
借杠桿增表決權
投服中心若想真正實現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初衷,就靠手里那100股股票,力量確實單薄。所以,在行使股東權的時候,得借助“杠桿”的作用。杠桿是什么?股東投票權的公開征集和累計投票制。
阿基米德說,“假如給我一根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投服中心在表決權杠桿的作用下,或許能夠取得意想之外的效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投服中心須腳踏實地,圍繞股東表決權的聯合、征集和累積投票制做文章,把股東表決權運用到極致。
首先,通過股東聯合,取得獨董提名權。持股比例達到1%是取得獨董提名權的前提條件。投服中心的持股比例顯然不能滿足。因而,其必須聯合其他股東,合并起來達到1%。為此,投服中心須向全體股東發出要約,把接收要約的股東的股份加在一起,達1%,這樣就有權提出獨董候選人,進而提交股東大會選舉。
其次,通過股東聯合,取得股東大會臨時提案權。1%的持股比例顯然太低,被提名的獨董候選人很可能落選,因而還得繼續聯合其他股東,增加持股比例。將合并持有股份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從而獲得股東大會臨時提案權,這時,投服中心就可以向股東大會提出包括增加獨董、罷免獨董等議案了。
三,通過公開征集,增加投票權。3%的持股比例仍然較低,投服中心關于獨董人選的議案還有可能被大股東否決。所以,股東大會召開之前,投服中心可以向全體股東征集股東投票權。
四,通過累積投票制,充分行使累積投票權,確保投服中心提名的獨董當選。董事會換屆的時候,是使用累積投票制度最好的時機。如果新一屆董事會由九名董事構成,其中必有三名獨董,在全體股東都參與投票的前提下,投服中心只要能夠征集到11.2%的表決權,就一定能夠保證一名獨董當選。實際上,參與投票的表決權往往不會超過一半,所以,投服中心能夠取得的董事席位,有可能不止一個。
當然,投服中心提出的獨董人選,必須是獨立于公司及大股東的,必須是“懂事的”,也必須是勤勉盡責的,否則,投服中心可以提請股東大會罷免。同時,為獲得獨董的芳心,在上市公司支付獨董履職津貼的基礎上,投服中心也可以嘗試額外支付獨董一部分職務津貼,以激勵獨董心系小股東,不忘小股東。
若如此,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就有了希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就有了希望,保護投資者權益就有了希望,獨董尷尬之局的破解也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