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摘要:論述了環境監測異常數據的產生原因及辨識方法,就出現的異常數據根據不同情況探討了具體的處理措施,并從強化環境監測人員責任意識、提高監測人員專業水平、加強數據審核等三個方面提出了防止異常數據的對策。
關鍵詞:異常數據;環境監測;處理
中圖分類號:X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8-0094-02
1.引言
環境監測是環境質量科學表征的重要數據來源,其目的是獲得高質量的環境監測數據,并由此推斷整個環境現有的質量特征。但在實際監測過程中,樣品的采集、運輸、分析和采樣地點的偶發事件以及各種環境要素本身的時空變化等一系列因素都可能對監測結果產生影響,導致數據出現異常。因此,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出現異常數據是難免的,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只是在出現異常數據時,應該對其進行合理分析,剔除其中的可疑或不合理的數據,并分析產生異常的原因,使被監測的客觀環境質量狀況能夠得到真實反映。
2.環境監測異常數據及辨識
異常數據是指與實際數據產生較大出入,存在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環境質量和建設項目環境污染狀況數據的可能情形。從異常數據的產生原因來看,既有客觀因素的存在,也有人為因素使然,異常數據的出現常常不符合實際監測的真實性和邏輯性。根據污染物不同時段的變化規律,有學者歸納出多種識別異常數據的方法,也有學者根據建設項目環境監測中異常數據的特點,將異常數據分為離群數據、不合理數據以及和實際不相符的數據等,以提升對異常數據的識別準確性。
2.1環境監測異常數據產生原因分析
產生環境監測異常數據的原因主要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
(1)采樣誤差原因。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常常由于采樣行為的不規范,導致采樣過程中所獲取的樣品質量不符合實際,產生的監測數據與實際不相符,例如,在開展某河流斷面采樣時,如果僅選擇其中的排污口處,所獲取的樣品濃度往往較高,不能反映水域真實污染情況,這也是因為采樣位置不符合相關標準所致。
(2)樣品運輸和儲存環節原因。樣品采集后如果不能現場進行監測分析的,往往還需要將樣品運輸至專門的環境實驗室進行分析監測,在運輸途中如果樣品受到某種污染必然會降低了分析結果的客觀真實性,獲取的監測數據必然與樣品的真實值之間有一定誤差,例如需要冷凍運輸的樣品沒有冷凍,需要加固的樣品沒有加固,需要其他試劑輔助保存運輸,卻沒有添加,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會導致樣品在運輸和儲存環節出現交替污染,加重了采集樣品的數據異常。
(3)非典型監測。當環境監測過程中采樣時間和采樣不符合規范要求時,所獲取的監測數據就難以真實反映出環境質量和分級數據。
(4)分析誤差。導致監測數據異常的原因還表現為因分析誤差所致。例如,樣品分析試劑與標準樣品過期,出現失效,或者是樣品受到其他相關物品干擾、分析儀器不正常運行等等,都會導致分析誤差,出現異常數據。
2.2環境監測異常數據辨識方法
(1)離群數據。當監測獲取的數據與全部的監測數據平均值之間數值相差太大時,就難以全面客觀地反映被監測環境受污染程度,以及實際污染情況,這時所獲取的監測數據即為異常數據。例如,《飲食業油炯排放標準(試行)》中,對于監測獲取的數據小于最大值1/4時,被認定為無效數據,并要求對該離群數據進行剔除,不作為監測環境質量分析的數據參考。除此之外,對于離群的數據究竟如何處理,規定的不夠具體,通常做法是靠監測人員的分析判斷,結合具體情況綜合分析和識別。
(2)不合理數據。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往往所獲取的數據明顯與常規監測邏輯相背離,這時所獲取的監測數據常常為異常數據。
(3)與實際不相符數據。對于長期從事環境監測人員來說,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環境質量水平以及相關環保設備處理效率都能做到心中有數,這時,一旦監測到的數據與日常掌握的數據差異太大時,往往就會是異常數據,需要特別對待、甄別。
3.環境監測異常數據處理
當環境監測人員一旦發現數據異常時,首先要認真查找出現異常數據的原因,重點從工況條件、監測環境以及人為因素等方面查找分析。即便是出現了異常數據,也不能輕易的剔除或忽略,而要在查找原因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認真分析,通常情況下,每個監測污染源采樣數據應確保有5個,對其中的異常數據可以忽略2個。對不同類型的異常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①監測數據與被監測環境實際一致時,應主要分析原因,并充分說明出現異常數據的原因,并將結果反饋給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被監測區域環境的監管。②監測數據是因為監測誤差所致,這時可以在監測數據充足的情況下,剔除異常數據,然后對剩余有效數據進行分析評價;當然,一旦忽略的數據導致分析數據不充分時,還需要重新監測,以補充分析數據的需要,以保證監測結果的準確性。③不能確定異常監測數據的原岡。這時,應該重新監測,并對監測儀器、工況條件、環境因素和監測隊伍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確保再次監測后所獲取的數據具有可追溯性,并及時進行處理。
4.環境監測異常數據防止對策
通過前文分析,對于環境監測數據異常形成的原因及如何辨識和處理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岡此,在實際開展環境監測過程中,應注重采取合適的方式方法,以避免或減少異常數據,或者一旦出現異常數據時,要全面的掌握如何應對。
4.1強化環境監測人員責任意識
高質量的環境監測結果,離不開一支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監測隊伍。具體來說,首先是要具有職業責任感,要嚴格按照監測工作流程和要求,不得肆意自行更改監測步驟和環節。此外,監測人員要把監測質量作為工作的重要抓手,從各個環節做好異常數據的預防,例如提升采集樣品質量,加強樣品的運輸和儲存,切實消除因人為岡素導致的數據異常,加強業務知識學習,熟悉監測丁作流程以及被監測環境周邊企業的生產工藝,以確定監測的時間和頻次,保證監測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真實性。
4.2提高監測人員專業水平
監測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測人員的業務水平,尤其是對于復雜環境的監測更是如此。作為環境監測部門首先要在人才引進時,注重引入高素質、專業性強的人員充實到環境監測隊伍中;對現有人員進行必要的業務培訓.組織一定的環境監測競賽活動,并就異常數據開展專門的業務培訓和授課,一方面提高對異常數據的深刻認知,另一方面也幫助監測人員能及時掌握處理的方式方法。
4.3加強數據審核,建立可追溯制
做好環境監測數據的審核工作,對可能影響數據正確性的各個環節進行質量保證,建立多層次的監測數據審核制度。環境監測部門要實行監測可追溯制度.尤其對監測報告中獲取的監測數據,要給予特別關注,一旦出現異常數據時,立即要求監測人員分析原因,及時查找問題,根據不同類型采取有針對性地解決措施,可追溯制度對幫助監測人員及時查找原因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5.結語
取得符合質量要求的監測結果,才能指導人們認識環境、評價環境、管理環境和治理環境,以擺脫因對環境狀況的盲目性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強對異常數據的合理分析,找出原因,采取合適有效地處理措施.才能保證所監測的數據更為準確、可靠,為數據審核質量打下扎實基礎,為環境管理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