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闕維杭
金錢杠桿下的美國大選
文_闕維杭

美國的民主政治運作,似乎也可以套用一句俗語:“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美國的大選,基本上就是靠錢堆起來的,否則寸步難行。正在如火如荼展開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乃至近幾屆的總統大選,更是黨派、候選人之間比賽圈錢、燒錢的游戲,當然那只能是富人的游戲;窮人根本玩不起,普通選民手中的選票,往往也多半被有錢的主左右。因為社會上、各種媒體間鋪天蓋地的聲音和氣勢,都是靠金錢來制造的;誰的錢多,誰的聲勢就壯;早已習慣了被各種廣告誘惑的蕓蕓叢生,到時候最省事的舉動就是隨大流,就是跟著“牛人”走。
事實上,任誰再牛,圈錢的速度幾乎也趕不上燒錢快。籌得錢款的大部分都用于購買電視和廣播的廣告時段,花在美化自己提升陣營士氣和攻擊對手的競選廣告上,為了壓倒對手,必須不斷地燒錢,燒再多的錢也不嫌多。那些名望不高、圈錢乏力的政客,縱然有心在政壇更上一層樓,最終也只能望“錢”興嘆,淪為大選游戲中的匆匆過客般的龍套小角色。
《華盛頓郵報》曾經分析說,在非法捐款資助的盜竊丑聞導致尼克松政府垮臺40年之后,美國政治界在很多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循環,同時也削弱了“水門事件”之后的很多政治捐款限制,尤其是最高法院裁決公司和工會可以為競選投入無限資金之后。
其結果是類似40年前的瘋狂性政治籌款再度出現,2012年總統大選,力求連任的奧巴馬總統和共和黨挑戰者羅姆尼都花費大量時間在全國各地募捐,爭取獲得億萬富豪7位數、8位數的巨額贊助。他們各自滿天飛到處跑的所謂“競選之旅”,核心其實也是為了圈錢;圈錢之后就是燒錢,都得比誰更牛。
全國的富豪、明星每逢大選也會紛紛站隊,甘愿奉獻大把金銀給自己心目中的總統競選人也即自己利益的代言人。奧巴馬向富人加稅的政策惹惱了一大撥億萬富翁,賭王阿德森及其家族2012年大選年為共和黨捐款3500萬美元,誓言要趕奧巴馬下臺;地產大亨唐納德?川普也為羅姆尼籌募了數百萬美元。
與此同時,硅谷的一些IT新貴和好萊塢眾多明星,都更愿意捧民主黨人的場。僅僅2012年第一季度,影視及音樂業界就已為奧巴馬競選連任籌款逾680萬美元。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魯尼、小羅伯特?唐尼、薩爾瑪?哈耶克等明星為奧巴馬組織籌款晚會,一次性就籌得1500萬美元。支持奧巴馬的明星,還包括LadyGaga、奧普拉、羅伯特?德尼羅、芭芭拉?史翠珊、茱莉亞?羅伯茨、本?阿弗萊克、“黑眼豆豆”主唱等一眾大腕,星光熠熠,掛一漏萬,甚至有人甘愿放棄奧斯卡頒獎禮而替奧巴馬助選。知名同性戀歌手瑞奇?馬丁等也成了奧巴馬的鐵桿支持者,自2012年5月9日奧巴馬成為首位公開支持同性婚姻的美國在職總統后,吸金渠道洞開,同性戀群體“投桃報李”,各地捐款的支票紛至沓來。
羅姆尼競選團隊2012年6月籌款高達1.06億美元,繼當年5月籌款約7700萬美元后,連續兩個月在圈錢紀錄上超過奧巴馬。羅姆尼一方借機揚言,美國人正在用自己的鈔票展現對奧巴馬總統無法兌現承諾的厭倦,這是民眾急欲改變白宮方向的信號。而奧巴馬及其民主黨團隊同年5月籌得6000萬美元,6月籌款約7100萬美元,也都是其單月圈錢最高紀錄。
美國《新聞周刊》2012年6月30日爆料說,奧巴馬6月29日晚結束視察科州火災災區后,在返回華盛頓的空軍一號飛機上,抓緊與幾位曾在2008年捐助競選資金的富豪們通話,吁請他們“再多捐點錢”,急盼他們的捐款“達到或超過”在2008年所給予自己的支持度。可見面對富豪競爭者羅姆尼圈錢的狂飆,奧巴馬是何等迫切力圖改變局面。競選總統,首要拼的就是圈錢速度、吸金魅力。
奧巴馬在2008年的大選中共吸金7.5億美元,刷新競選籌款紀錄。當年2月就宣布退選的前麻薩諸塞州州長羅姆尼募得1.068億美元,在競選之初已遙遙領先共和黨群雄。2012年大選中,奧羅各自的陣營圈錢打破10億美元的紀錄,打造了競選籌款神話。
2016年的總統大選,從兩黨初選之始就是燒錢的比賽,籌款愈多的大佬在聲勢上也愈比對手旺。同時也呈現了新現象,就是以往習慣于為別人捐錢的富豪,干脆自己掏錢出來玩一把了。地產大亨川普就財大氣粗地跳上大選舞臺并且成了個角色,在一開始宣布競選就聲勢奪人,初選階段在3月1日的“超級星期二”多州初選更是大幅度領先共和黨群雄,這現象有其反建制、“大嘴巴”的因素,當然也不乏其大把撒錢造勢的功能。2016年2月8日,前紐約市長、傳媒大亨彭博(Michael Bloomberg)證實業已風傳了許久的傳言,表明他正在考慮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加2016美國總統選舉,將在3月初左右最終決定是否參選。如果這位身價是川普九倍的億萬富翁確認參選,那么不僅川普難以再有炫富的本錢與任性氣焰,美國總統大選的燒錢比賽也將提升到新層次。福布斯報告顯示全美第九大富豪彭博的凈資產365億美元(川普為44億美元),而財富評估咨詢公司Wealth-X更是估值彭博421億美元,對川普估值僅為29億美元。1992年的美國大選中,曾經有德克薩斯州的億萬富翁羅斯?佩羅(Henry Ross Perot)以獨立參選人身份自費參選,并且斬獲19%的選票。1996年他繼續參選,也獲得8.4%的選票。
2016年大選,民主黨參選人中,希拉里顯然是當之無愧的“吸金大王”。早在2014年她還沒有表態參選之前,就有數個團體為她籌募到幾百萬美元競選經費。金融大鱷索羅斯2016年1月就獨自一人給希拉里捐了600萬美元。截止2015年6月30日,即她4月12日宣布參選后的頭三個月里,希拉里競選班子已經囊括了逾4750萬美元籌款,超過25萬人為她捐款,94%的捐贈都是250美元或以下,不足籌款總額比例的五分之一。這意味著另有6%的大金主貢獻了五分之四的捐款,這其實就是名為“綁金人”(bundler)的大金主。bundle有扎、捆的意思,“綁金人”的作用正是凝聚能提供大額捐款的金主,將他們的財富變成政治捐款,為總統參選人籌款。希拉里于2015年7月15日公布的“綁金人”名稱為“Hillblazer”(原意為一款山地摩托賽車游戲,后在2008年被借用成為希拉里青年組織的名字)。希拉里在競選網站上公布的“綁金人”名單不下120人,每個人都為她籌款超過10萬美元。這些“綁金人”多為企業界高管、對沖基金老總、演藝界明星、游說人(Lobbyist)等,既有財富實力也有廣泛人脈優勢。有分析家估計,希拉里要打贏本屆大選,可能需要有破紀錄的25億美元競選資金,她在籌款的道路上還有得一拼。
如此圈錢、燒錢的游戲,玩家自然只會是富豪或者富豪中意的代理人。歷屆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千萬、億萬富豪居多,百萬富翁只能敬陪末座。在2008年大選的幾名重量級競選人中,“最平民”的是民主黨人奧巴馬,他前一年的收入也超過了100萬美元。而在2008年和2012年總統大選中,羅姆尼都讓其他人“小巫見大巫”:身為“富二代”的羅姆尼2012年6月1日公布了最新個人資產數據,其資產總額超過1.9億美元,與上一年度持平,遠遠高于奧巴馬。事實上,羅姆尼個人便擁有雄厚的競選資本——他掌管的貝恩資本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超過500億美元。
歷屆美國總統大選的圈錢、燒錢數額之巨,也在節節增長。2000年大選總共消耗經費39億美元,小布什和戈爾分別花費1.8億和1.2億美元;2004年總統選舉花了40億美元,小布什和克里各籌款3.5億和3.1億美元;2008年大選則耗費了50億美元,其中奧巴馬與麥凱恩各自投入了10億美元;希拉里在初選中于2007年一季度的籌款就達到3700萬美元,打破了此前的大選籌款紀錄。2012年總統大選投票日結束時,兩黨陣營和全美國前后為該屆大選燒掉的錢不下60億美元。這些錢都讓富豪們怎么玩掉了呢?有目共睹的只是鋪天蓋地的各種媒體廣告,以及奧巴馬、羅姆尼競選團隊來來往往為圈錢而同時又燒掉的本錢超過20億美元。
挽救美國經濟的錦囊妙計似乎還遠遠沒能貢獻或兌現,爭奪白宮寶座的大戰已然消耗掉數十億美元的金錢,這讓99%的窮人和中產階級情何以堪!也有一種說法,稱美國選舉耗資龐大,同樣也活絡了經濟。過去的研究顯示,2000年時,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活動,對該州帶來的經濟效益達3億美元;愛荷華州在2004年的黨團會議,獲得經濟效益達5000萬美元。不過,這類刺激經濟,也只是圈錢、燒錢的刺激副產品而已,不可能成為經濟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