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 / 本刊編輯部 執行 / 徐富海 李志宏 王川妹
建章立制開新局
——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制度的理論 實踐 趨勢
策劃 / 本刊編輯部 執行 / 徐富海 李志宏 王川妹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我國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在快速增加。據統計,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有4000萬人,預計本世紀中葉老齡化高峰期將增長至1億人。但我國長期照護制度尚處于起步階段,理論研究尚不深入、專項政策法規有限、服務項目未成體系、人才隊伍尚未建立等問題,制約了長期照護事業的發展。因此,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
面對嚴峻形勢,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體系建設。2013年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國家逐步開展長期護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護理需求”,2015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建議》提出要“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16年7月民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的《民政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指出“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體系”,這標志著我國的老年長期照護保障工作開始進入制度設計與實施的攻堅階段。
在剛剛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十三五”時期,認真設計未來我國老年長期照護制度顯得尤為重要。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不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質量、維護老年人尊嚴和權利,而且能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從我國國情出發,建立長期照護制度,一方面要處理好政府、社會、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動員、引進和鼓勵家庭和個人參加長期照護保險,在各地實踐基礎上,建立統一的國家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另一方面要推動老年人長期照護保障服務體系和家庭養老支持政策體系的銜接,強化養老服務業升級轉型,加快養老服務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發展,統籌推進照護制度體系建設,帶動養老服務產業良性健康發展。
如何在“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和“少子高齡化”的背景下,讓每一位老人有備而老、實現健康的老齡化?如何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長期照顧保障應對之策何在?這些都是新形勢下民政部門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進一步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障體系,我們特邀有關部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從理論上分析我國長期照護保障制度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探索模式選擇、制度設計和應對策略,梳理國內外長期照護經驗,從而進一步推動老齡工作向主動應對轉變,向統籌協調轉變,向加強人們全生命周期養老準備轉變,向同時注重老年人物質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