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振 高平 林忠
摘 要:雞蛋花是應用廣泛的觀賞植物與藥用植物,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雞蛋花銹病是海南雞蛋花栽培中常見的生物災害。該文從病害特征、發病條件等方面對雞蛋花銹病作簡要介紹,并根據生產實踐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技術。
關鍵詞:雞蛋花;雞蛋花鞘銹菌;銹病;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 S43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6-0053-02
Abstract:Plumeria rubra is widely as an ornamental and medicinal plants,and has good markets prospects. Coleosporium plumierae is a common biological disasters for Plumeria rubra cultivation in Hainan. In this paper,briefly introduced Coleosporium plumierae disease features and onset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production practice,proposed effective prevention methods.
Key words:Plumeria rubra;Coleosporium plumierae;Prevention technology
雞蛋花(Plumeria rubra)是夾竹桃科(Apocynaceae)雞蛋花屬肉質落葉小喬木,枝條粗壯,肉質,具有豐富的乳汁。別稱緬梔花、緬梔子、印度素馨、鹿角花等,因東南亞等地將之栽培在廟宇附近,故也被稱之為“廟樹”、“塔樹”[1]。原產于西印度群島、委內瑞拉、危地馬拉、墨西哥等地,現全球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種植。據文字記載,雞蛋花引入我國已有300多年[2],如今在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福建、臺灣等地均有栽培,在云南南部已逸為野生[3]。雞蛋花樹形獨特,花氣芬芳,是我國南方重要的熱帶景觀植物,也是南傳佛教“五樹六花”中的“六花”之一,既可藥用也可食用[4],用于治療“濕熱下痢、里急后重”等癥,并能潤肺解毒。現代藥用成分研究表明,雞蛋花提取物能夠治療肺結核、感染、寄生蟲、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5-6]。此外,雞蛋花提取物可用于精油、香料產業以及作為添加劑的材料,極具商業開發價值。
雞蛋花銹病是由雞蛋花鞘銹菌(Coleosporium plumierae)感染引起的一種病害,2006年首次在中國報道[7],現已隨雞蛋花的廣泛栽培在我國南方各地傳播。全世界已報道鞘銹菌屬真菌113個種,中國記載約59個種[8]。鞘銹菌屬真菌多為轉主寄生長循環型生活史,性孢子與銹孢子寄生松科植物,夏孢子、冬孢子則轉寄在16科57屬的植物上,主要危害松科[9]、菊科[10]植物以及花椒[11]、雞蛋花等。孢子階段寄主選擇較為專一,故傳統上多依據冬孢子寄主植物進行鞘銹菌屬的分類[12],但雞蛋花鞘銹菌較少產生冬孢子,主要以夏孢子階段維持生存[13]。筆者在栽培實踐中發現,因氣候濕熱,海南的5—10月是雞蛋花銹病的高發期,造成雞蛋花葉片枯黃脫落,且極易導致其他病害并發,嚴重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已成為危害海南雞蛋花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
1 形態特征
1.1 病害表征 雞蛋花銹病發生部位為葉片。發病初期癥狀不明顯,主要為背面產生橘黃色膿包或點狀粉末的夏孢子堆,并經氣流、雨水傳播,重復侵染;隨著病情發展,夏孢子堆越來越密,病害后期在葉正面相應位置形成淺黃色病斑,隨之發展為明顯的不規則赭褐色病斑,邊緣具有明顯的黑色分界線;病斑可擴展并連成一片,中心干枯;病害較為嚴重時,葉片邊緣卷曲,葉柄變黃且極易脫落。
1.2 病原體形態 雞蛋花銹病的病原體為雞蛋花鞘銹菌,多見夏孢子堆,主要附著于雞蛋花的葉背上,如果葉面蔭蔽較為嚴重則偶見少量夏孢子堆附著,初生葉片表皮下,后突出外漏[14];散生,圓形或近圓形,直徑0.5~1.0mm[13],初始橙黃色、明黃色等,成熟后褪色至灰白色,粉狀,是表觀鑒定本病害的主要特征。嚴進[13]等研究發現,夏孢子單細胞成串升成,球形,大小為(22.0~36.0)μm×(17.5~28.5)μm,壁上有瘤狀突起,厚1~2μm,壁無色。冬孢子在海南較少產生,單胞,無孢子柄,表面光滑,單層或多層聚集成孢子堆,呈墊狀,潮濕時膠質,干燥時變硬[14]。
1.3 發病條件 雞蛋花銹病的發生與氣候密切相關,廣西雞蛋花銹病的發病率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其中北海發病率達72%。研究發現,10~30℃,雞蛋花鞘銹菌夏孢子萌發率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14]。筆者在海南的觀察發現,在海南儋州雞蛋花銹病的發病率>90%,3~4月即出現早期癥狀,以雨季開始后2~3個月左右最為嚴重,可以認為濕熱是銹病暴發的主要影響環境因素。
1.4 伴生病蟲害 銹病發生后,雞蛋花的光合作用能力會下降,自身免疫能力降低,極易感染其他病蟲害。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主要有炭疽病、葉枯病、葉斑病、卷葉病[14]、白粉病、介殼蟲、蚜蟲等。
2 綜合防治技術
2.1 農業防治
2.1.1 調整種植密度 海南苗圃在培育雞蛋花種苗的過程中,為追求效益最大化,往往種植密度過大,導致銹病迅速傳播;反觀景觀應用中的雞蛋花植株較少染病或病癥輕微,所以對雞蛋花銹病的防治應從種植密度入手。筆者認為,在雞蛋花栽培過程中,應保持不同植株葉片相距20cm以上,確保在雨季結束前鞘銹菌孢子不會出現暴發性傳播。具體而言,對于株高0.5m以下分支較少的雞蛋花,應保持株距不小于0.8m;株高0.5~1.5m雞蛋花,應視分支情況保持株距在1.0~2m;對于株高1.5m分支較多的雞蛋花植株,株距應保持2.5m以上。
2.1.2 選擇套種植物 在海南,筆者選擇株高稍高于雞蛋花的三角梅、野牡丹、桃金娘等進行套種,發現其可有效延緩雞蛋花銹病的傳播速度,且雞蛋花銹病的病原菌并不會感染其他植物。值得注意的是,三角梅生長較快,需要經常修剪。但套種方法進行防治對雞蛋花生長是否有不良影響尚需進一步的觀察。
2.1.3 清理冬季落葉 雞蛋花是落葉植物,在海南每年11—12月開始落葉,此時是防控次年銹病暴發的關鍵時間。雞蛋花鞘銹菌在15℃以下萌發率極低[14],故在雞蛋花落葉以后應及時清理田間落葉、去除植株宿存枯葉,并整片地噴施多菌靈等殺菌劑,所收集的落葉應集中燒毀或深埋。
2.2 化學防治
2.2.1 藥劑選擇 對于植物真菌病害的化學防治,有較多學者進行研究,如氟環唑[15]、粉銹靈[16]治療小麥銹病,大生M-45可濕性粉劑、甲基托布津治療棗銹病[17]。筆者經過多年生產時踐發現,冬季施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可顯著減輕次年雞蛋花銹病的病征;夏季使用25%粉銹靈800~1 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混合噴施進行防治,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學者認為25%粉銹靈防治銹病的噴施量應為1 500~2 000倍液[17],但雞蛋花銹病暴發時期為海南的雨季,藥劑噴施濃度較低難以有效防控,需依據天氣情況適當提高濃度。
2.2.2 注意事項 (1)藥劑應仔細充分的噴施,讓葉面與葉背完全沾染藥劑,并應該連續噴施4次,每次間隔5~7d。噴施時注意避免藥劑在芽尖、嫩葉上匯集。(2)如果條件允許,應調整藥劑溶液至弱酸性,以降低鞘銹菌孢子的萌發率;可添加適量洗潔精,增加藥劑在葉片表明的粘附力。(3)噴藥時應避開大風大雨天氣,晴天噴藥時應在10:00以前或是16:00以后,避免高溫強光下產生藥害。
參考文獻
[1]李土榮,鄧旭,武麗瓊,等.雞蛋花的引種及繁育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10,24(2):106-108.
[2]楊寶霖.貝多羅花考[J].植物雜志,1989(2):42-43.
[3]李秉滔,陳錫沐.中英文版《中國植物志(夾竹桃科)》的比較[J].廣西植物,1997(4):299-305.
[4]郭萌,寧熙平,張壽洲.雞蛋花植物文化和國內栽培歷史[J].廣東園林,2015(1):65-68.
[5]Sharma G,Chahar M K,Dobhal S,et al.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Traditional Uses,and Pharma- c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nus Plumeria[J].Chemistry & Biodiversity,2011,8(8):1357–1369.
[6]洪挺,余勃,陸豫,等.雞蛋花中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1,23(3):565-570.
[7]YAN Jin,WU PinShan,SHI ZongWei,etal. A new record of Coleosporium(Uredinales)in China中國鞘銹菌屬一新記錄種[J].菌物學報,2006,25(2):327-328.
[8]游崇娟.中國鞘銹菌的分類學和分子系統發育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2.
[9]潘學仁,薛煜.中國松針銹病病原菌——鞘銹菌研究現狀及問題[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1(5):84-94.
[10]李瑾.中國菊科植物鞘銹菌分類學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9.
[11]岳曉麗,曹支敏.陜西省花椒銹病寄主抗病性調查[J].中國森林病蟲,2010,29(1):19-21.
[12]游崇娟,李瑾,田呈明.中國鞘銹菌分類的初步研究[C]//中國菌物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2009.
[13]嚴進,吳品珊,施宗偉,等.中國鞘銹菌屬一新記錄種[J].菌物學報,2006,25(2):327-328.
[14]唐瑩瑩.廣西雞蛋花主要病害病原鑒定[D].南寧:廣西大學,2013.
[15]張貴.氟環唑懸浮劑對小麥條銹病防治效果研究[J].科技信息,2008,26:629.
[16]何正明,石凱,莫庭詩.提前用藥是小麥條銹病防治成敗的關鍵[J].四川農業科技,2002(1):26-26.
[17]劉京濤,王美健,郭俊華,等.棗銹病防治藥劑篩選試驗[J].中國果樹,2005(05):35-3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