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爽
(雙鴨山市傳統藝術研究中心,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談琵琶右手技巧對音色的要求
高爽
(雙鴨山市傳統藝術研究中心,黑龍江雙鴨山155100)
音色,是音樂家用來創造構筑多姿多彩審美音響世界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段之一是追求、挖掘、拓展和豐富音樂的“調色板”。創造新的音色及其組合方式,乃是擺在音樂家面前永久性的一個藝術課題。琵琶演奏要取得美的音色和高質量的音樂表演效果,一定要力求獲得良好的基礎音色和扎實的技術技巧,同時要追求為音樂內涵服務的藝術風格上所需要變化的應用音色。
音色;琵琶演奏技巧;音色的重要性
柔美、虛幻、渾厚、暗淡、剛強是琵琶特有的音色。琵琶演奏技巧中右手的彈、挑、輪、摭分、掃、拂、搖指、正反彈等技巧,與左手的推、拉、打、帶、吟、揉、滑、絞弦等技巧,巧妙配合,使琵琶具有獨到的表現力,無論是驚天地、泣鬼神的“武曲”,還是柔腸百斷,感人肺腑的“文曲”,都將琵琶各種樂曲的不同情感及豐富的內涵發揮的淋漓盡致。本文著重探討琵琶演奏技巧中,右手的演奏技巧對音色的要求。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與有影像的視覺藝術不同,它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形象,也沒有聞得到嗅得到的實體,所以音樂是抽象的藝術,但它塑造的音樂形象卻往往又是相形的,從而得出音樂語言支撐著音樂形象。
音樂語言包括旋律、情感、節奏、快慢、強弱等多種因素,而音色就是音樂語言中極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樣的樂曲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就會給人不同的感受,這就是音色差異的不同。由此可見,音色對音樂的美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在演奏中,每件樂器都會有一個最佳發音點,琵琶的最佳發音點在復手上方三——四公分處,這個發音點的音色不軟不硬、既明亮圓潤又悅耳動聽,是琵琶基本音色中最佳的發音位置。
(一)彈、挑
邁入琵琶演奏藝術之路的第一步——“正確掌握彈、挑技術技法”,彈、跳是琵琶演奏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打下堅實基礎的一步。
演奏琵琶樂曲中,“彈”、“挑”技法的運用,可根據旋律色彩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演奏技巧。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彈挑,可以產生迥然不同的音響效果,尤其是快速的彈挑,聲音清脆、堅實、顆粒性強,能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之感,其音響效果適用于演奏節奏鮮明、情緒活潑、歡快的旋律。琵琶獨奏曲《春雨》便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這一技法,快速“彈”、“挑”運用到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節奏中,使那頗具顆粒性的清脆音響,似顆顆雨點滴滴答答錯落有致,對于營造春雨降落時的歡快氣氛起了重要作用。
(二)摭、分
把食指放在所彈琴弦的左側,用指甲內面觸弦,大指就在所彈琴弦的右側,也用指甲內面觸弦,二者同時啟動、相向發力,同時發聲的演奏技法稱為“摭”;相反,把食指放在所彈琴弦的右側,用指甲的外面觸弦,大指放在所彈琴弦的左側,也用指甲的外面觸弦,二者同時啟動、相背發力,同時發聲的演奏技法稱為“分”。“摭、分”是由手腕配合手指進行的屈伸動作完成演奏的,而大臂與小臂相對穩定,無需明顯動作。通常“摭”與“分”幾乎總是配合應用的。
(三)掃、拂
在琵琶彈奏中,將“彈”、“挑”的動作夸張、加大,并同時“彈”、“挑”四根弦,發出的音響效果就猶如“四弦如一聲”,這便形成了“掃、拂”。“掃、拂”的演奏技巧是在瞬間完成的,但是由于掃或拂的動作快、力度大,所以發出的聲音,給人的感覺并不是幾個單音,而是一個大力度的和弦。在樂曲的演奏中,“掃、拂”的配合應用,有利于增強氣勢、渲染氣氛。
(四)輪指
輪指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極為重要、極具特色的指法,在實際的音樂作品中,輪指音色的選擇、輪指速度的快慢都能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在琵琶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上,輪指主要用來表現旋律性和歌唱性。猶如雨簾,連綿不斷,又似顆顆珍珠由細線均勻串出,其顆粒性、爆發性、穿透力極強。
[1]李光華.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月。
[2]李光華.琵琶曲譜(一)—(四)[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3]李行健.現代漢語規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沁遙.淺談音色的構成及其功用[J].器樂,2004(03).
J632.33
A
1005-5312(2016)02-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