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
(吉林市亞橋中學,吉林吉林132000)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于林
(吉林市亞橋中學,吉林吉林132000)
本文研究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流程,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提出了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關鍵,希望對初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能夠有所啟發。
分層教學法;初中英語;英語教學
德國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阿道爾夫·第斯多惠曾經指出“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學的出發點,教學必須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即:符合當前的水平,而不是可能的未來的水平。”分層教學法正是契合上述教育理念的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
1.學生分層。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第一個步驟就是針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學生作為一個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相互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是學習能力還是學習方式抑或是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之間都會有所差別,而上述這些也會直接或者是間接的影響到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如:有的學生記憶能力較強,記誦單詞的速度比較快,有的學生則要慢一些;有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所以閱讀理解的能力要高一些,有的學生則要低一些。所以,在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了確保分層教學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英語任課教師首先就要在全面了解、掌握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興趣愛好和學習態度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次課教學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
2.教學目標分層。布朗等人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凡是設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的學生,其在學習活動中會更具進取精神,學習的成效也更好;反之,沒有設定教學目標或者是設定的教學目標不夠科學合理的學生,其在學習活動中常常就會出現行動力不強,學習成效較低等問題。因此,在完成了學生分層之后,接下來就需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仍然以英語閱讀教學為例,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時,A組的學生必須要落實教材和大綱的全部要求和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并且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閱讀教學來適當的拓寬他們的思維;B組學生則要以掌握教材的內容為主,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英語閱讀信心,并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英語閱讀方法;C組學生則要放低起點,只需要落實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在注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英語閱讀信心的同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閱讀技能。
3.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分層。在完成了學生分層和教學目標分層之后,就可以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目標來組織和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并依據所組織的教學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學內容的分層對于多數任課教師來說,是比較熟悉和容易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教學內容分層之外,還要注意教學過程的分層。教學過程的分層,主要包括了如下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教學方法的分層。也就是說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A層的學生,任課教師要注意少講多練,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對于B層學生則要精講精練,注意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技能的訓練;C層學生則要淺講多練,注意查漏補缺。二是,課堂提問的分層。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任課教師應注意有意識的編擬難易不同的三個層次的問題,并對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仍然以英語閱讀教學為例,在提問時,可以針對A層學生提問難度較高的問題,如,關于作者的意圖或者是態度等隱含意義的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B層的學生提問難度一般的問題,以考察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針對C組學生提問難度較低的問題,如就文章的細節或者是信息等能夠在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
4.學生評價分層。為了切實發揮學生評價的促進作用和激勵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同樣也要注意學生評價的分層次進行。也就是說,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現有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而且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例如:不但要采用教師評價的方式,還要注意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的應用。
首先,應注意分層理念在備課環節的滲透。備課是確保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因此,在將分層教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時,為了確保應用的成效,在備課環節就應該注意分層教學理念的滲透,注意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來進行備課。例如:在備課中,可以采用“多元一體”教案,通過教案的不同變通方式,包含適合不同層次學生使用的多個教案,以便于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時來靈活運用;其次,應注意學生分層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正確的做法,是應該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的發展情況及時的做出調整,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和學習積極性。例如:經過一段時間的英語閱讀分層次教學之后,B組的某一位學生經過努力已經遠遠的超過的B組的水平和標準,此時任課教師就應該將其調整到A組之中;反之,如果這位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不但沒有進步,反而出現了退步的現象,已經無法跟上B組的學習進度,那么就需要將其調整到C組之中,這樣的方式,一是能夠確保學生始終處于一個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層次之中,確保分層教學實施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來促進分層教學應用成效的提升。
[1]王藝文.淺析逸夫實驗中學英語課堂中的分層施教[J].英語教師,2014(09).
G633.41
A
1005-5312(2016)02-0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