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琰
(東華大學,上海200050)
潮牌店鋪在上海地區的選址策略研究
姚晨琰
(東華大學,上海200050)
城市商圈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著消費大眾的消費決策,本文從研究上海地區商圈入手,根據不同商圈的特點深入分析,同時結合案例,從而找出適合潮牌的選址方案。
潮牌店鋪;上海商圈;選址策略
(一)上海市商圈概述
商圈,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的中心地帶為核心并且向外輻射,對消費者產生吸引的最大輻射范圍的空間。隨著上海市不斷的發展,城市商圈從幾年前比較單一化的傳統商業圈演變成今天多元化的城市商業圈,甚至發展出一些特色商業區域及風情商業街等,城市商圈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著消費大眾的消費決策,這無形當中就加大了服裝零售業的店鋪選址的難度,尤其是潮牌這個特殊的服飾類型。
(二)上海市商圈布局分析
文中筆者就幾個比較有特點的商圈作詳細分析,徐家匯商圈是上海成長的最快的經濟商圈,也是上海的文化中心;南京東路商圈產業結構以中檔商品為主;南京路步行街是游客的必經之地;南京西路商圈是上海國際品牌與高端品牌的聚集地;淮海中路商圈也屬于較高端的商圈,同時隨著環貿IAPM以及K11的出現更加帶動了相關的藝術時尚產業的發展;浦東陸家嘴商圈是上海最主要的商務中心,包攬了四十多家跨國公司和一百多家金融機構;五角場商圈是上海東北部唯一的商業中心,毗鄰復旦、財大等高校,也是文化教育中心。在這些市級商業中心基礎上,上海也形成了幾個特色時尚品牌聚集地。其中包括以長樂路為核心的時尚品牌聚集區、新天地、吳江路、人民廣場、靜安寺、南京西路、長寧路中山公園幾大時尚聚集區等。
(一)潮牌店鋪地址
筆者統計了這幾家潮牌目前開設在上海地區的專賣店的位置。NPC:上海市黃浦區長樂路139號11室、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環貿IAPM商場LG2室;CLOT:上海市長樂路139號15號、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832號;STAY REAL:上海市黃浦區西藏中路268號上海來福士廣場4層、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環貿廣場B2層、上海市黃浦區新天地時尚B1層;AAPE: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環貿iapm商場LG2室;5CM:上海市靜安區上海中信泰富廣場?2樓、上海市南京西路久光百貨4樓、上海市靜安區梅龍鎮廣場2樓、上海市長寧區龍之夢購物中心2樓、上海市徐匯區港匯廣場B2樓、上海市黃浦區新天地1樓、上海市黃浦區來福士廣場2樓、上海市浦東新梅聯合廣場1樓、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B1。
根據店鋪地址在地圖上的分布來看,這五大潮牌均分布在靠近市中心的商圈附近,最密集的區域是在淮海路商圈附近。在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以長樂路區域及新天地區域最為聚集,這兩處分別代表了,依托地區優勢和市場自發形成的區域和企業規劃引導形成的特色區域,當然這兩個區域都處于淮海路商圈,受淮海路商圈的福射影響,有一定的關聯和聯動性。
(二)重點區域分析
1.長樂路區域。2003年長樂路出現第一家設計師服裝專賣店,即ONE BY ONE studio,從此長樂路區域這塊寶地被發現。接著2006年陳冠希的ACU的開張,由于明星效應,媒體們大肆宣傳,推動了長樂路另一個標志“潮店聚集地”的形成。后續長樂路幾乎發展成了中國的“里原宿”。潮牌店鋪并非入駐最黃金的地段或高檔百貨就是合適的,它可能更適合走出商場,走向街頭,直面消費者,擁有自己獨立展示的空間。長樂路一帶自由原創的氛圍以及名人效應正好給了潮牌成長的有利環境。
2.新天地區域。自2012年開始,上海時裝周將主秀場搬到了新天地太平湖公園,作為中國時尚領域標志性活動的上海時裝周,也借此讓新天地被中外各方來客所熟知。同時越來越多潮牌參加到上海時裝周中來,如2012年臺灣著名潮牌PIZZA CUT FIVE、日本澀谷潮流品牌Black Sense,英倫潮流指標品牌Supremebeing齊上陣,也實實在在的讓潮牌們火了一把。
本文通過探究上海地區的商圈規劃,舉例子分析五大潮牌店鋪在上海地區的分布情況,然后對潮牌店鋪的選址提出合理化建議。對于目前正困惑于上海地區選址問題的潮牌設計師來說,首先要選對商圈,其次關注商圈內部已形成區域性潮牌效應的地段,如長樂路、巨鹿路、新天地一帶等。這些區域已經形成的較為完善的品牌建設能夠吸引到目標性客戶群,為剛興起的潮牌帶來穩定的客流量。同時也受眾多明星店鋪的影響,增加其在媒體前的曝光度。潮牌在選擇店鋪地址時,應考慮到本品牌的現狀以及上海地區商圈發展特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1]周艷平,魯成,張馳.上海服裝零售商圈發展的政府規劃協調分析[J].商業時代,2014(34).
[2]李瑋琦.區域環境對上海時尚設計師品牌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3]張淼.“潮牌”服飾文化現象解析[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2.
[4]范琳.服裝零售店鋪選址策略的比較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F273.2;F426.86
A
1005-5312(2016)02-02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