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劇場空間類型研究
王珊珊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本文通過對西方劇場空間的思考與探索,歸納整理劇場空間類型,利用解釋性歷史研究策略來剖析劇場空間從露天到室內的設計演變,探索西方劇場在結構、功能上的可持續性,探討歷史劇場空間中折射出的多樣審美和哲學維度。
劇場;空間;舞臺;類型化
在談論現代演劇的時候,我們常常想到的是劇團、導演、表演者等,焦點是劇團的社會背景、舞臺作品,總是通過作品去談論現代劇歷程。可是人們卻忽略了“劇場”的視角,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戲劇演變,劇場的形式也在不斷完善。什么樣的劇場空間是最適合的演出空間?這對于舞臺美術的工作者來說是最基本的要素,而我們往往忽略了。本文將會從西方劇場劇場視角,把劇場空間歸類,比較不同劇場空間類型的優劣,從而熟悉劇場空間類型。
此類劇場空間以古希臘、古羅馬的露天永久性劇場為主。古希臘時期的劇場多為酒神祭祀而用,所以在劇場結構中有酒神廟、景屋(演變為后來的后臺)等結構,而這段時期劇場的發展變化也主要是看臺和景屋的變化。代表劇場的有索里戈劇場、迪奧尼索斯劇場、埃比道拉斯劇場和普利恩劇場,它們的建構材料是以木和石為主。
為了更好的解讀露天劇場的空間類型,本文將分別從場地選取、觀眾看臺、舞臺、景屋、過道等方面列舉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劇場進行對比。
1.古希臘時期。古希臘劇場多數建在斜坡或者凹地里,劇場無后墻,或為最原始的擋土墻;看臺大于半圓,圓場中百分之50被用作榮譽席,演出空間逐漸縮小;古希臘劇場中的舞臺前沿與圓場內切正方形重合;舞臺上景屋的設計起初是臨時帳篷式建,后演變成木構石構固定建筑,多為平頂中型建筑;古希臘劇場的兩側過道則是露天的,舞臺建筑和圓臺是兩個分離的部分。
2.古羅馬時期。古羅馬劇場的選址多為平地,但是建筑外墻裝飾華麗,是劇場建筑的輝煌時期;臺呈半圓形,半圓以外的看臺因視覺效果不好而被減去;古羅馬時期的舞臺前移,舞臺前沿位于“圓場”直徑上,景屋和看臺已經連成一體;景屋上出現斜頂,可以改善舞臺聲音效果,同時可以保護景屋的精美墻壁;古羅馬劇場取消了露天過道,景屋和看臺形成了統一的建筑體。從場地選取、觀眾看臺、舞臺、景屋,過道入口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古羅馬劇場無論在設計、建筑和裝飾等各方面來看,都日趨成熟完善,是露天劇場建筑中最高成就之一。而隨著人們對戲劇演出增加了興趣,開始覺得需要永久性戲院,室內劇場應運而生。
室內劇場主要用于研究和演出希臘戲劇。奧林匹克劇院作為現代劇場中的一個里程碑,是第一座也是最后一桌永久性室內羅馬式劇場,由建筑師帕拉蒂奧(Andreapalladio)設計。這座劇場的觀眾廳平面為橢圓形;舞臺為長方形,舞臺前設有樂池;舞臺的后面使用了透視布景墻面,這是劇場史上開始了對透視布景和繪畫舞臺的追求。這種劇場空間布置手法擴大了舞臺空間,也將寫實布景帶入了劇場空間中。
而在倫敦,隨著戲劇演出的繁榮發展,一些商人從中發現了盈利,他們將旅館和劇場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劇場存在形式。它介于室內劇場和露天劇場之間,最著名的當數伊麗莎白時期的“環球劇場”。這是一座公共劇場,它有很大的露天空間作為演出區域,稱為“場子”,周圍環繞三層有屋頂的樓廊,設置了階梯式座位,形成劇場的看臺。這類劇場的空間結構多有以下幾大特點:(1)場子中間的延伸的大平臺,是主要演出空間,看臺圍繞著舞臺的一周而建,為多層樓廊,樓廊中的觀眾可以從多個角度望向舞臺。(2)內臺上方的二樓也是表演區。是多視角劇目的萌芽。(3)舞臺分為前臺和內臺,后墻兩側的兩扇門,方便演員進出場,也可從這里更換道具、景片等。兩個門洞之間有一個特別擴大的門圈,分為上下兩層,配有可拉伸的幕布,并設有護欄,形成內臺和樓臺。(4)有第三層(一般保留給樂師)和臺艙,里面并配有機械設備,或作存儲服裝道具之用,有時候也會根據劇本在頂樓表演一些需要特殊高度的情節。(5)上文提到的配有幕布的內臺,就是“顯隱空間”(discovery space)對顯隱空間的說法有兩種:這個區域是隱入后墻的,前面有一塊幕布遮擋形成的空間;這個區域是在舞臺后墻前面,有兩個柱子支撐,形成一個亭子似的空間,三面掛上幕布。比較起來后一個說法更樂于大眾接受,因為這樣可以改善觀眾的視線。
這類劇場的商業性已經相當成熟,富有的人坐在回廊的包廂空間里,一般的觀眾站在臺下場子的露天空間,此處票價最低。這時的劇場為了適應商業發展模式,包廂和內臺擴大并用建筑圍合,劇場其余部分則是露天的,形成了這一時期特有的建筑形式。
總之,本文在將劇場空間劃分為三種類型——露天劇場空間、室內劇場空間、小型劇場空間——討論的基礎上,認為以西方劇場空間為代表的從露天到室內的嬗變過程,是人們隨著劇作設計與藝術欣賞的需求而不斷轉化與演進的文脈。劇場空間中折射出的多樣審美與哲學維度,是值得人們系統梳理與嚴謹思考的藝術命題。
[1]鄭國良.圖說西方舞臺美術史——從古希臘到十九世紀[M].上海:中國書局出版社,2010.
[2]苑航銘.小劇場戲劇觀演關系的重建[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3.
J824
A
1005-5312(2016)02-02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