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松 鐘璞
摘 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對體育學習過程中成就動機促進作用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通過探討成就動機對學生體育學習的促進機制,發現了成就動機對體育學習的調節作用,提出了三點建議:1.要重視學生成就動機的培養;2.要因人而異,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3.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成就感。
關鍵詞: 成就動機 體育學習 學生
1.引言
2016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顯示,除大學生外,中小學生的體質健康均開始出現好轉,部分項目有所提高,下跌趨勢已經得到較好的遏制[1]。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很多,如飲食習慣、醫療衛生、生活規律、體育鍛煉等,其中學校體育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環節,如何讓學生在體育鍛煉、體育學習、體育競賽等過程中感受到成功、信心等積極的情緒體驗,通過不斷的正強化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最終養成終身體育習慣。大量研究表明,在體育學習中,成就動機可以使學生產生較好的體育學習行為,體育課堂環境對學生積極的鍛煉體驗有著極大的影響[2]。良好體育課堂教學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成就動機的形成,但對成就動機對體育學習行為的促進作用機制并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對成就動機促進學生體育學習機制的探討,旨在為學校體育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2.成就需求理論
成就需求理論于50年代提出,是個體追求個體價值的最大化,或者在追求自我價值的時候,通過方法達到最完美的狀態,它可以影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并且具有長久的作用力。在體育鍛煉中具有強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獲得健康的體魄,尋求體育鍛煉帶來的愉悅心情,通過體育鍛煉展示自我等獲得更大的成功,他們追求的是在爭取成功的過程中克服困難、努力體驗鍛煉的樂趣,以及取得勝利的興奮。成就動機理論把鍛煉后的積極情緒體驗認知作為行為發生的重要因素,是鍛煉行為不斷強化的動力所在。
3.成就動機理論與體育行為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成就動機理論與體育學習相結合的研究比較多,張春鳳[3]從成就動機理論視角對學校體育目標進行了研究,指出了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需求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進而促進體育鍛煉意識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在學校體育目標構件中引入成績動機理論,對學校體育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積極的作用。郭智慧[4]對高職學生體育鍛煉情況及成就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和成就動機成正相關,成就動機越高的學生,在鍛煉次數、鍛煉持續時間、體育考試成績等方面都表現較好,指出成就動機可以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李安民[5]對中美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成就動機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競爭性、獲勝傾向、目標傾向三個方面,中美大學生的成就動機存在內部關聯性,但各個指標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可能是造成中美大學生體育鍛煉成就動機差異的主要解釋變量,提出了針對國內大學生心理特點進行相關研究的建議。
目前研究都表明,成就動機可以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積極性,不管是在體育鍛煉的頻率、持續時間、強度上,還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競爭性上,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4.成就動機對體育學習促進作用的機制
鍛煉動機的連續性理論認為,動機是人們行為的直接作用因素,動機的持續需要認知的不斷深入。在體育課堂中,學生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時,先有體育教師對授課內容進行表述和講解,學生在對課堂內容有一定認知后進行體育學習實踐,成就動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起著調節的作用,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運動成就動機理論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全身心地融入課堂學習。
圖1 成就動機對體育學習的促進作用
如圖1所示,體育學習是以體育認知為起點的,在體育認知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下了解熟悉體育課堂內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如動作的要領、注意事項等;在體育學習動機階段,學生通過體育學習產生增強體質、技能獲取等需求,形成參與體育學習的心理傾向;在體育學習行為實踐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成就動機對體育學習動機的產生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成就動機較高的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強烈地追求成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力求完美,在競爭中充分展示個性,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同感等,這些積極的心理體驗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動機。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的成就動機,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體育鍛煉帶來的快樂,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在體育學習中,成就動機可以使學生通過不斷的顯性和隱形學習認知產生體育鍛煉動機,經過體育學習實踐獲得成就感后會進一步認同內化體育鍛煉的認知,不斷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正強化循環,鞏固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行為習慣。同時,成就動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和參與體育學習程度,促使學生的體育成績提高,使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等。
5.結語
成就動機理論對體育鍛煉行為的發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很好地解釋體育學習、體育鍛煉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重視學生成就動機的培養。體育教師要注重在教材教法上開發創新教學手段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其次要因人而異,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同學生身體素質差異較大,體育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要以人為本,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體育學習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在體育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多給予鼓勵引導,使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信心。最后要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體育成就感,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健全學生人格,通過不斷的正強化,使學生逐漸養成終身體育習慣。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J].中國學校衛生,2015(12).
[2]鐘璞,趙飛達,等.異化揚棄視角下體育課堂環境優化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2):172-175.
[3]張春鳳,馬玉梅.基于成就動機理論導向下的學校體育教學目標體系的構建[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4):106-108.
[4]郭智慧.高職學生體育鍛煉與成就動機關系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8:23.
[5]李安民,張力衛,等.中美大學生體育成就動機結構模型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1999,19(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