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長庭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認識提高,心理咨詢行業得以迅猛發展,但是,發展過程當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河南省安陽市的心理咨詢機構進行調查,了解中小城市心理咨詢行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以期對中小城市心理咨詢行業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心理咨詢 行業發展 現狀與對策
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開始向西方學習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心理咨詢體系[1]。2001年8月,國家勞動部和社會保障部出臺了《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版),對申請者的資格進行了明確要求,建立了我國心理咨詢師認證制度,標志著我國開始啟動心理咨詢師職業化工作。
一些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紛紛設立,這些機構的成立,一方面滿足了大眾在心理咨詢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促進了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安陽市屬于河南的一個地級市,屬于經濟發展中的中小城市。安陽市心理咨詢機構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通過對這些機構的發展狀況需要進行調查,找出這些機構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為中小城市心理咨詢行業發展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一、調查對象
通過網絡搜索(使用搜索工具“百度”,關鍵詞為“安陽+心理咨詢”)、訪談及實地考察等方式,搜集到社會心理機構共18家。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排除:①是否有辦公場所;②從業人員是否大于1人;③是否具有企業資質。最終篩選出8家機構,其中4家機構可以通過“全國企業信息公示系統(河南)”查詢到,其他4家為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批準設立的培訓機構。
二、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使用自編的《安陽市心理咨詢行業發展調查表》[2],通過對機構人員進行訪談及實地考察的方式完成調查。
調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是機構的基本情況,如機構的名稱、批準機構、注冊資金、辦公環境、經營項目、經營情況6個項目;第二是機構的人員情況,如專職員工人數、男女比例、年齡大小、資質、從業年限5個項目;第三是咨詢接待情況,如月平均接待量、平均咨詢次數、收費情況及是否進行督導4個項目,共計15個項目。
三、調查結果
(一)心理咨詢機構的基本情況
總體來說,我市心理咨詢機構相對較少,存在機構運行不規范情況。而咨詢機構的發展規模較小,小微企業占大多數,企業經營狀況一般的占大多數,真正運行比較好的機構比較少。
1.辦公環境。
8家機構當中有2家沒有專門設立心理咨詢室,其中4家機構的辦公地點為居民樓,面積在200㎡以上的2家,100~200㎡的4家,100㎡以下的2家。
2.經營項目。
有4家主要的經營項目為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咨詢師成長方面的培訓,其中2家的經營項目當中包含有心理治療,1家的經營項目中有寶寶胎教及老年人的心理陪伴服務。其他4家主要進行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培訓,同時可以提供心理咨詢方面的服務。
3.經營狀況。
在機構盈利方面,其中有1家經營情況較差,5家經營情況一般,2家經營情況較好。
(二)機構人員情況
機構從業人員一般較少,人員并非心理學、教育學或者醫學專業畢業,多是其他專業轉行過來的,經過相關培訓后上崗,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1.專職人員情況。
從專職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來看,0人的有2家機構,2人的有3家機構,3人的1家機構,4人的1家機構,5人的1家機構。其中男性5位,占27.8%;女性13位,占72.2%。15位專職心理咨詢師中,20~30歲的2人,30~40歲的4人,40~50歲的8人,50歲以上的1人。30到50歲的人數為12人,占80%。
2.資質情況。
其中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資格證書的13人,占86.7%;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資格證書的2人,占13.3%。
3.從業年限。
從業年限在2~5年的3人,5~10年的8人,10年以上的4人。機構負責人一般具有較早的從業時間,從業年限較長。
(三)咨詢接待情況
進行心理咨詢的人數相對較少,收費來說相對較高,這樣來看心理咨詢市場并不樂觀,機構單獨依靠心理咨詢方面的收入根本無法生存。
1.月均接待量。
由于2家機構沒有專職心理咨詢工作人員,因此接待量上不進行統計。其中接待量在30~40人的1家,20~30人的1家,10~20人的2家,10人以下的2家。
2.平均咨詢次數。
咨詢次數一般在3~4次,也有長期進行的,但是比例較少。咨詢次數往往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這一方面較難進行數據上的統計。
3.收費情況。
心理咨詢收費一般按小時計算,每小時收費100元的有3位,占20%;200元的7位,占46.7%;300元以上的5位,占33.3%。
4.督導情況。
各機構的從業人員都認為督導是很有必要的,主要督導形式為同行督導、案例討論,而專家督導一般較少。對督導的理解一般是案例指導,而對個人成長方面的認識較少。
四、問題與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會心理咨詢機構方面,發展狀況較差。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市心理咨詢機構數量較少,經營狀況普遍一般,咨詢人數較少。這說明了我市心理咨詢行業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心理咨詢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
2.心理咨詢師隊伍方面,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機構當中專職人員較少,心理學專業的人員較少,多是通過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進入到心理咨詢行業的,心理咨詢師水平很難保證[3]。國家心理咨詢師考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求較低,使得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為一種證書而非真正水平上的考核[4]。
3.行業協會方面,行業內的監管力度不足。
行業協會的管理較為松散,并且缺乏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辦法。實際工作當中,心理咨詢行業協會難以發揮作用。行業協會力量缺失,導致整個行業發展處于無序發展狀況,一些不合格的機構仍然可以在市場中存在。
4.大眾方面,對心理咨詢的認識不夠。
大眾雖然有著強烈的求助動機,但是實際上的求助行為較少。一些不正確的觀念阻礙大眾接受心理咨詢。長期積淀的心理疾病“污名化”影響了民眾的求助行為[5],一些群眾將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病,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病恥感。
(二)對策
1.心理咨詢機構應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社會和民眾的認可。
社會心理咨詢機構應該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實施規模化經營。通過宣傳和推廣,提高消費者對機構的認可程度。社會心理咨詢機構應加強自身管理,制定嚴格的規范和標準。明確心理咨詢行業的職業倫理和職業操守,嚴格心理咨詢的服務范圍,加強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資質認證,細化服務標準,落實咨詢師的定期繼續教育培訓和督導,設置合理的收費標準。
2.從業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從業水平。
嚴格執行心理咨詢師隊伍專業化建設,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從理論考核為主向實際能力考核為主轉變。心理咨詢師必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每年接受心理咨詢實務方面的專業培訓和一定數量的臨床督導。
3.政府方面,推出優惠的吸引政策。
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減免心理咨詢機構的一些稅費,推出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政府可以采取市場化形式,培養一批心理咨詢水平高的專業化隊伍。通過專業人才建設為心理咨詢行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從而提高心理咨詢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4.行業協會方面,加強行業監管,促進行業發展。
行業協會應該完善心理咨詢行業規范,加強行業內的自律和監督,保障服務質量。行業會應該發揮其引導作用,加強約束管理能力,推出相應法規并且得到行業認可。
參考文獻:
[1]Runners團隊.中國心理咨詢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摘錄[J].社會心理學,2015(Z1):101-128.
[2]張庭輝.柳州市個體心理咨詢機構的現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3):170-174.
[3]李曉虹,楊蘊萍.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職業化發展及現狀國外醫學[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5(02):93-96.
[4]趙旭東,叢中,張道龍.關于心理咨詢與治療的職業化發展中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3):221-225.
[5]李波,賈曉明,安芹.國內心理咨詢和治療培訓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14(5):514-516.
[6]蔣鋒,湯宜朗,侯也之.精神疾病病恥感形成的相關因素及對策[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2,16(10):7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