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艷



中圖分類號:F710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流通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一直都是流通學界研究的重要領域。現階段,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系愈發完善,流通產業已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發展動力的背景下,流通產業已經在我國各區域市場中開始扮演較強的主導地位角色。因此,本文運用典型相關性分析方法,對當下我國的流通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國民經濟中的關聯產業之間所存在的緊密聯系,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與流通產業發展結構相互之間的關聯作用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究,希望借此推動我國的結構性改革攻堅,并推動我國的流通體制改革和提升商貿流通效率。
關鍵詞:流通產業 國民經濟 典型相關性分析 經濟效率 商貿流通
引言
我國的“流通產業”,主要是我國成品制造商將商品經過批發商、零售商最后再達到消費者手中的一個市場流通的過程,在通常情況下,我國的流通產業都是按照從生產地到消費地這樣一個商品流轉過程運行的,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市場經濟流通要素包含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而與我國流通產業相呼應的行業發展領域主要包含批發業、零售業、物流業、餐飲業、信息產業和金融業等諸多行業。
同時,典型相關性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是一種基于多元的統計分析,是一種具有研究性、探究性的統計分析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典型相關性分析主要是利用綜合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有針對性地反映出兩組指標之間的整體相關性。所以,本文利用典型相關性分析,將我國的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進行整體相關性分析,希望借此實現我國經濟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
我國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
典型相關性分析在經濟領域的研究最早始于1936年,是由H,Hotelling將線性相關性推廣到兩組變量相關性的討論過程中發現并提出的,典型相關性分析在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與演變后,其體系框架已經基本完善,并且被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應用于社會經濟和科技研究領域中。因此,本文對于我國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進行的相關性分析,主要是選用研究方法作為統計分析,用簡單的相關系數來反映兩個變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
(一)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現狀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中高速運行的大環境下,我國的流通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生產與社會消費的“中介”,流通產業時刻關系著我國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所有產業部門與區域經濟的運行效率,更是在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和經濟增長的實際效益等方面至關重要。因此,本文將2011年我國31個省(市、區)的流通產業基本發展現狀進行了統計分析(見表1),并以統計結果為依據,測算了我國2011年31個省(市、區)的流通產業各部門經濟效率結果(見表2)。
(二)我國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的相關性
通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以及經濟體系的制度變革過程中,我國的流通產業市場地位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先導作用,尤其是廣東省、江蘇省、山東省、上海市尤為明顯。換言之,當我國的流通產業負責將制造商所生產出來的產品通過交換流通到消費者手中后,這個流通的過程當中,所涉及到的產業領域非常廣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當前的整體社會生產力水平,其具體的發展關系演變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其中,第一產業推動階段為 1978年-1985年、第二產業推動階段為1985-1997年、第三產業推動階段為1997-2002年、相對獨立的推動階段為2002-2007年、從2007年至今流通產業逐步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效率關聯性分析
(一)我國流通產業與國內消費的關系分析
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在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的中高速增長過程中,國內消費成為重要一環,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減乘除并舉調整產業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等眾多方面都可謂“建功立業”。因此,本文首先探討國內各地區流通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國內市場消費之間的關聯機制效率。
首先,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在通常情況下,流通產業的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內消費和帶動國內消費。但是,因為我國不同區域的商貿流通產業隨著發展程度的不同,其在促進與推動居民消費增長方面的作用也將出現較大差異性,但總體來看,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及相關服務產業在促進城鄉居民消費增長方面依然具有較為顯著的推進機制作用。其次,商貿流通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都能較為直接地實現國內即期消費,其主要包括對國內區域經濟市場未來消費的創造以及對國內潛在消費的開發等。再次,伴隨著區域內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消費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區域內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尤其是對進一步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起著不可替代的效率。最后,任何事物都有利弊,在國內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以及國民經濟持續中高速增長過程中,區域內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和消費的擴大也存在著相互影響與相互制約的機制性規律,所以,根據最近專家學者通過運用DEA模型研究發現,我國流通產業發展對消費的促進效用要遠遠強于消費對流通產業的支撐作用。
(二)我國流通產業與國內生產制造業的關系分析
流通產業與國內生產制造業的關系主要是體現在區域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期間,生產與流通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主要包括市場銷售、品牌運營等相關的流通環節。可以說在這種關系下,商貿流通產業對于區域市場內生產制造行業領域的技術創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在國內市場經濟相互關系不斷演變的過程中,區域內商貿流通產業對于國內生產制造業的全要素生產率也起到較為顯著的正面影響,其中比較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有化工行業、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行業等,這些行業都屬于資本密集型產業。但是,在流通產業與國內生產制造行業相互促進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潛在威脅,其主要體現在批發零售環節,雖然流通產業的現代化發展對于國內現階段制造業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但面對批發業的相對萎縮和零售商的規模化轉型,其對于國內生產制造領域的發展及產成品的產出將帶來負面影響。然而這一不利現象,在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并不顯著,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卻展現的淋漓盡致,其原因還是由于我國中西部地區流通產業的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這也成為中西部區域生產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三)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的協同發展關系
流通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與各產業之間均存在著較為顯著的拉動效應,可將這種效應理解為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之間的一種正相關發展態勢,因此,區域內流通產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總體發展水平。表3為2013年我國各地區城市流通競爭力和GDP數據,圖2為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協同演進軌跡,均說明了我國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的協同發展關系。
典型相關性檢驗
本文的典型相關模型是以我國流通產業各行業生產領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關系來評定,首先設定各市場要素,例如批發與零售行業國民GDP表示為X1,交通運輸及其倉儲業GDP表示為X2,住宿和餐飲業所產出的GDP表示為X3,上述為第一變量組;同理,在第二變量組中,流通產業以外的所有國民經濟發展領域的其他各產業領域,包括工業、建筑業、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技術及服務行業等,將其產出的GDP分別表示為Y1、Y2、Y3、Y4、Y5。從而構建本文的典型相關分析模型:
由此得出線性回歸方程:
V1=-0.9927+0.1363U1
從表2的經濟數據統計中提取或選取兩組變量,根據變量之間的典型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見表4)及其典型變量分析(見表5)。同時,假設顯著水平需要通過Chi-SQ來檢驗,而兩組變量表示為U1/V1-U2/V2。
強化策略
(一)調整流通產業發展結構,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以增強市場競爭力
我國流通產業的結構調整和競爭力增強主要體現在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上,包括在流通產業體系下的各產業部門,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其服務領域,以此來不斷提升其服務水平。同時,在推動我國流通產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首先要解決運用現代化的流通方式改造傳統流通產業的發展與經營管理模式問題。最終使流通產業的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并通過加快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流通產業市場競爭力,從而創造現代化的市場氛圍。
(二)完善基礎服務體系,優化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協同發展的軟硬件環境
首先要完善我國城鄉二元市場流通之下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在加快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包括農產品的批發、零售等多個環節,并對我國基礎服務體系的軟硬件設施加大投入力度,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商貿流通信息科技,切實做到農產品零售網絡的全面覆蓋。從而在區域市場內逐步構建并形成集農產品展銷中心、農超對接、農餐對接、農校對接為一體化的銜接方式。其次是要利用現有條件,打造更高水平的便民商業體系,充分將傳統的商業運營及其流通模式和現代化的網絡商業服務模式相結合,提供以批發零售為核心的,包括餐飲、娛樂等各種服務在內的便民商業流通模式。
結論
綜上所述,在國民經濟快速持續穩定增長的過程中,流通產業是由諸多市場導向因素共同致力構成的,其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過程中起到了穩定的市場拉動作用,因此,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各行業之間的發展也都普遍存在著相當顯著的互動機制。
本文將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分別設定為兩組不同的變量,并基于此構建了典型相關模型,從中有效地分析了流通產業為國民經濟各產業發展所起到的拉動作用,并通過經濟數據的驗證,得出了兩組變量(流通產業、國民經濟)之間的關聯效應。基于此,本文對我國流通產業與國民經濟的典型相關性結論如下:
第一,我國流通產業通過經營網絡的點、線、面和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融合,最終高效地實現了我國商品的生產與消費對接。
第二,在國民經濟穩定運行機制下,我國流通產業在其中起到了推動其他產業部門增長的產業職能,重點體現在商貿流通市場上的各種交易買賣活動行為,而流通產業更是在其中扮演著提供相應產權服務的功能,例如:廣大消費者最為熟知的售前與售后服務、廣告業務和其它社會服務功能等。
第三,在我國流通產業各市場產業部門體系中,表現最為活躍的是批發零售業,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較而言,批發零售業在整個流通產業中處在一個核心關鍵的市場流通地位。根據典型相關分析模型的原始變量和典型變量,通過系數計算可以發現,批發零售業變量在整個區域流通產業變量組中的載荷系數表現為最大(0.985),同時,批發零售業的迅速發展,對于國民經濟內各產業變量組的交叉荷載系數也是最大(0.980)。從這些數據能夠看出,在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結構中,是以產業關聯體系為核心地位的批發零售業作為代表,許多商貿流通環節的生產能力幾乎都要借助于批發零售業來實現。
第四,雖然我國流通產業對于整個國民經濟、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表現得較為充分,但是,當前我國流通產業對于第一產業的拉動作用明顯不足,相比較于第二產業的關聯互動性而言,像制造業、建筑業等,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業變量對流通產業變量組的交叉載荷系數表現為最小(0.675)。這一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國流通產業和第一產業的互動關系最低,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五點:一是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及其生產力、生產技術不高;二是農產品流通中介組織發展嚴重滯后;三是區域市場經濟體系下的農產品流通市場組織化程度低、流通產業發展深度不足;四是極度分散下的小規模農戶在城鄉商貿流通發展過程中占據著一定程度的主導地位,進而導致其小農化體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現存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使農業、工業在城鄉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一種內在的市場化紐帶。
參考文獻:
1.朱立龍,于濤,夏同水等.我國現代流通業影響因素及發展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2,26(5)
2.胡永仕,許明星.流通產業對區域經濟增長作用的經濟學分析—基于福建省的實證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4(2)
3.江彤.關于流通產業集群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4(18)
4.李麗,張益民.京津冀流通業與區域經濟協同演進分析[J].中國名城,2014(12)
5.夏冰.區域流通產業發展差異特征測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10)
6.劉增佳.區域流通產業發展差異的空間統計分析[D].浙江工商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