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冰晶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成都611756)
工業設計的創新驅動力探討
龔冰晶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四川成都611756)
本文從主體需要為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內在動力、市場競爭給工業設計創新帶來了壓力和科學技術為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推動力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工業設計的創新驅動力,希望可以為推動工業設計的發展和創新提供借鑒意義。
工業設計;創新驅動力
工業設計創新驅動力是指將技術與創意轉化為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方法過程中發揮出來的功能,可以創造市場價值,推動社會經濟增長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因此,探討工業設計的創新驅動力,對啟發設計師的靈感,充分挖掘工業設計潛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工業設計的根本目的是注重以人為本,滿足人對設計產品的功能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工業設計需要以人不同層次的需求為導向,對設計對象及形式進行不斷的豐富和創新,這是工業設計“以人為本”的基礎與前提。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工業設計不能簡單等同于純藝術性的創作,因為設計產品需要以商品形式進入市場,并在市場的流動中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和體現其價值,所以工業設計需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注重市場調研工作,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從而使產品既可以將科技和設計相結合,又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得到消費者對設計產品的肯定,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同時,工業設計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需要讓消費者感受到便利與實惠,否則很難讓消費者認同設計產品的價值。例如在電冰箱設計中,即使三角形電冰箱的造型獨特新穎,但是其成本及使用不符合經濟合理的原則,無法讓消費者得到價值滿足,所以市場中不會出現三角形電冰箱。
創新是工業設計的靈魂與核心,可以創造市場價值,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就是設計創新的競爭,而市場競爭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最終也將轉化為工業設計創新的壓力與動力。
一方面,工業設計創新存在不確定性,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而市場可以將這種不確定性轉變為投資,并以優勝劣汰的規律讓企業愿意為工業設計創新承擔風險:如果工業設計創新成功,產品價值得到提升,企業可以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如果工業設計創新失敗或者企業不進行創新設計,則企業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淘汰。因此,市場競爭給工業設計創新帶來了壓力,如果企業不進行設計創新,只能在市場競爭中坐以待斃。
另一方面,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企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為了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的質量,取得消費者對產品的支持與認可,工業設計需要不斷進行創新,而企業需要為工業設計創新支付勞動成本。例如以等價交換原則,從設計市場直接獲取創新設計成果;以支付薪酬和獎勵形式,從企業設計部門獲得創新設計成果等。無論企業以何種形式獲得創新設計成果,都會給工業設計創新帶來壓力和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作為生產方式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其始終推動著生產基礎進行變革,并且其經濟性、發展性和應用性特征也在推動著工業設計的發展和創新。
首先,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工業設計發展和創新奠定了基礎。例如電話、汽車、輪船和飛機等每一項新發明都擴大了工業設計領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而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適應科學技術的進步,工業設計也需要以創新求發展。其次,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工業設計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多樣化的手段。例如在汽車設計領域,傳統設計方式已經被計算機設計方式所取代,設計中的電子部件越來越多,使得汽車自控性能與信息反饋能力大大加強,汽車造型與內飾設計愈加豐富,滿足了消費者對汽車功能的實際需求和審美的心理需求,為汽車工業復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最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新工藝和新材料層出不窮,為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條件。設計師不再受到天然材料的限制與束縛,各種人造材料、合成材料和復合材料為激發了設計師的靈感,讓設計師可以有更多的創新設計選擇。例如科學技術可以讓普通塑料成為工程塑料、塑料合金、壓電塑料和自動分解塑料等,提高了塑料的電氣性能和力學性能,使其成為耐高溫、耐摩擦和耐腐蝕的萬能材料,從而為工業創新設計提供了無限可能。
總之,主體需求是工業設計創新的內在動力,市場競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壓力和推動力。企業只有堅持工業設計創新,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1]張曉剛.論工業設計的創新驅動力[J].包裝工程,2010(04).
[2]侯茂章,胡琳娜,陽志清,范群.我國工業設計創新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
[3]譚寧,莊永成.提升中國工業設計創新能力的四要素[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1(03).
TB47
A
1005-5312(2016)05-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