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溥暢
(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云南昆明650000)
論網絡自制旅游節目“主持人缺位”現象出現的原因
賈溥暢
(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云南昆明650000)
當今社會,休閑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促進了旅游業的大發展,也為視頻類旅游節目的進步創造了一個不錯的社會環境。旅游節目從內容到制作水平上都有較大的進步。隨著《背包去環游》、《隨心而動世界之旅》、《侶行》等網絡自制旅游節目的出現,“主持人缺位”現象已經悄然出現。到底為何會出現“主持人缺位”現象?筆者將從社會分化、受眾心理、后現代思維等方面進行分析。
主持人缺位;社會分化;受眾心理;后現代思維
隨著時代的發展,復雜的社會分化帶來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反映到節目受眾上便是不同興趣中心的涌現?!皳衲臧l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的社會結構已由改革開放前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工人、農民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的平行社會結構逐步變化為現在的十大階層。出現了經理人員、私營企業主、工商個體戶、專業技術人員等復雜而又相當明晰的社會分層。”①此次統計時間為2003年,而十多年后的今天社會分化勢必更加嚴重?,F在優酷熱播的網絡自制節目《侶行》正是受眾分眾化的產物。騰訊公司副總裁鄭香霖認為“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對于人生理想的追求、對于人生價值的判斷,正是《侶行》起源的沖動?!雹?/p>
求異心理是信息時代觀眾收視心理的一大特征。收視的求異心理實際上就是一種喜新厭舊的收視習慣。“大家旅游總是愿意去一些從來沒去過的地方;一個文學作品,如果不是為了研究的需要,通常人們很少去讀第二遍?!雹塾纱丝梢?喜新厭舊是大家的普遍心理。在信息時代里,這種喜新厭舊的求異心理進入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發展。
大多數的觀眾從未看過《侶行》這種類型的節目,由于好奇心的驅使,開始密切關注此類節目。這檔“主持人缺位”下的與旅游相關的戶外真人秀節目自播出以來反響巨大。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將“侶者”的真實經歷、真實感受通過旅行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人以特別強烈的真實感。張聽宇和梁紅作為一個普通人,憑借著行動的勇氣和堅持的韌勁卻走遍了這些或偏或險的“絕域”,做出了不普通的事,感染更多的普通人?!秱H行》新穎的創意滿足了受眾的求異心理,抓住了眾多網友的眼球。
如今的旅游節目展示的后現代主義特征是一種發展趨勢,它根據原始的節目形式表現出一些后現代主義特征的文化符號,尤其是出現了“脫口秀”、“真人秀”和其他新的節目形式。筆者將結合“主持人缺位”的網絡自制旅游節目,總結概括出現今網絡自制旅游節目的后現代主義創新手法。
1.純粹娛樂的目的。后現代主義電視娛樂節目的頭等要義便是娛樂。美國著名學者尼爾·波茲曼曾經說過:“電視娛樂文化已經成了一種強勢的意識形態,而這種意識形態在不斷地強化大眾對于娛樂文化的接受乃至認同”。以網絡自制旅游節目《隨心而動世界之旅》為例。這檔節目沒有主持人,以“隨心而動”花式籃球隊為主線,記錄他們到世界各地旅游的節目。節目無時無刻都在傳遞“快樂”的信息,并且多次使用各種特效技術夸張隊員們的搞笑場面。節目以純粹的放松娛樂為主體,沒有任何教育宣傳的作用,放棄所謂的主流價值觀,娛樂真正回歸自然。
2.普通平凡的主角。傳統旅游節目的主角都是成名已久的名人,而后現代主義特征的節目則在節目中則換成各種各樣的普通人。如果一名著名主持人在節目中,反倒讓普通觀眾產生距離感。普通人在節目中可充分施展才華,張揚個性,表現自我。這樣觀眾才會覺得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節目。以《侶行》為例,節目中兩位主角扮演過太多平凡的社會角色——開過小吃鋪,擺過冷飲攤,賣過羊肉串,還承包過公共廁所,打掃過街道,做過首飾店加盟商等??此凭褪窃谖覀兩钪薪洺3霈F的人物,用我們熟悉的語言與表達方式代替了主持人的角色,完成了冒險,使我們產生了深深的代入感。拉近了觀眾與節目的距離。
3.隨意拼貼的內容。拼貼的內容經常是后現代節目的重要表現形式。后現代節目大多是復雜拼湊的合成體。節目從原來的單一板塊轉變為多個板塊,每個板塊都獨立成章,相互之間沒有聯系。這種情況在“主持人缺位”的情況下尤為突出。
“對于后現代主義特征的娛樂節目來說,中心已經消失,結構只是一種約束個性的桎梏,隨意拼貼而產生的不同尋常的效果才是后現代娛樂節目的創新所在。后現代娛樂節目,運用各種方式,綜合各種藝術形態,拼貼出豐富多彩的娛樂節目,讓人耳目一新?!雹苓@種后現代類型的節目,使旅游視頻節目的空間被擴大,增加了節目的傳播理念,進一步加強了節目的娛樂功能,標志著旅游節目在又走向新的高度。
我們不能說主持人這個行業已經走向沒落,但某些欄目主持人地位不斷下降甚至出現“缺位”現象卻是明顯的。在泛娛樂化的時代,主持人對節目的控制能力有多強,節目創新力度有多大,都決定了主持人未來的命運。不過肯定的一點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有文化底蘊、有創新精神的媒體人是不會被取代的。
注釋:
①王友文.受眾分化與頻道專業化探析[J].山東視聽,2003(08).
②王琳.戶外真人秀《侶行》節目探析[J].視聽縱橫,2014(04).
③徐丹丹.“自媒體”時代審美心理探析[D].揚州:揚州大學,2013.
④吳昊.中國電視娛樂類節目的后現代主義特征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1.
G222-F
A
1005-5312(2016)05-01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