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蘭州城市建設學校,甘肅蘭州730030)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楊曉霞
(蘭州城市建設學校,甘肅蘭州730030)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了學生們的創造思維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實際運用
現在,國家非常重視教育教學的創新點,因此很多新的方法和新的思想都被運用到當今的教育教學中。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明顯的重要作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一模式給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可以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好地進行語言交流,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還可以體現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無意識的提高了學生們的創造思維能力。總之,在教育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使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也可以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在輕松愉悅的時光里學習知識,增長見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我記得意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這句活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的反映出豐富學生的探究經歷非常重要。
1.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分組,小組成員人數要合理,一般由4-6人組成,人太多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人太少又互動不足,依照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組合,每組都安排較為活躍,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于調動課堂學習氣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2.在每個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分工,使所有成員都參與進來,因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再是一種個人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記得曾在起初的分組學習中,發現每次回答問題時,每組都是同一名同學在回答,其他同學好像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所以每個小組確定好主持人,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等。而且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些職位采取輪流擔任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改變學生在組中長期形成的位置,給每個學生都嘗試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發展。
每個小組確定了學習的內容,各小組進入合作探究學習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最終進行總結。期間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的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多發言。同時,也要讓學的較好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老師應信任學生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完成課堂任務,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但在這一環節中老師也應注意有些不自律的學生趁機玩耍,聊閑天,沒有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反而降低了學生對討論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課文《石壕吏》前,讓學生預習了課文,全班共分為五組,組內明確各自的職位,在課堂上讓學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示他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要求:(1)組內全員都要參加;(2)想象力豐富,有創意;(3)補充一些事實已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4)表演符合人物的身份;(5)要求小組成員之間配合默契。表演時,一組表演,其他組評分。要求要用生動的話語,巧妙的加工,既要有形象的動作,又要有豐富的表情,要有聲有色,有模有樣。在這次活動中,需要小組間同學們的團隊合作的配合,又要有同學們各抒己見的理解和意見。既使同學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了同學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同時還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堂課的教學效果相當好。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不僅可以應用在課堂上,還可以在課下發揮出更為廣泛的應用。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作用,鼓勵學生對課下時間進行應用,讓學生在課下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例如在學習寫作人物的描寫方面,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以小組為單位對周邊的人物進行觀察,看環境對人物有什么影響,并且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翻閱書籍,上網搜索等方式,找出一些生活中人物適應環境的例子。在課下探究的過程中,小組內的成員會進行頻繁的討論,并且會對資料查找以及資料整合等工作進行分工,這不僅增加了學生對環境與人物的了解,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合作能力,而這正是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我認為,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最大優點就在于: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學會了與別人一起完成某項活動的成就感和與他人一起分享的快樂。
G633.55
A
1005-5312(2016)05-02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