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艷
(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陜西西安710064)
當人性與道德相遇
——簡評電影《左右》
郭紅艷
(長安大學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陜西西安710064)
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左右》,講述了一對離異夫妻,為了救治患了白血病女兒一命,遭遇了一場人性與道德的激烈沖突。在“左”與“右”的十字路口,他們面臨艱難的取舍與選擇。最終,愛戰勝了一切。正如導演王小帥所說:希望人們在面對災難的時候,可以憑借愛走出困境。
人性;愛;道德
青年導演王小帥執導的電影《左右》,有幸獲得了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特別關注”獎。該片在公映的時候,沒有像其他大片那樣,色彩華麗,先聲奪人,而是以一種平淡的敘述方式,向人們娓娓講述了一對離異夫妻和他們患了白血病女兒的故事。
片名《左右》,意為主人公左右為難,站在十字路口,不知道該走向何處。影片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一對離異的夫婦,為了救患了白血病的孩子的命,二人在道德的泥沼中掙扎,沖破重重障礙,最后將孩子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由此可見,世界上什么也抵擋不住人性與愛。
影片以一輛車的行駛方向“左”和“右”為開頭,圍繞兩個家庭展開故事。女主人公枚竹與肖路原本為一對夫妻,有一個可愛的女兒禾禾,后來因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兩人離婚了,并各自組建新的家庭。不幸的是,禾禾突然得了白血病,唯一能救活她的辦法是:枚竹與肖路再生一個孩子,用臍帶血為其骨髓移植。
故事就在一層一層的矛盾沖突中不斷展開——枚竹與肖路再生一個孩子,顯然是有悖道德的,對他們的另一半也是一種背叛。如果不這樣,那又如何去救女兒呢?時間緊迫,孩子的病情不容耽誤。故事在這一刻達到了高潮:董帆與肖路無休止地爭吵,甚至鬧到了離婚的地步,謝懷才則無聲地沉默。但為了救孩子,他們已經顧不得那么多了。慶幸的是,他們的另一半最終都選擇了接受這個事實。本以為一切都會很順利,但枚竹與肖路去醫院做了三次試管嬰兒,卻都沒有成功。故事又戛然而止。枚竹坐在車上,絕望而無助。
也許這就是編劇想要的結果,故事情節越曲折,就越能打動人心,越能引起人們心靈上的震撼。當矛盾與沖突相碰撞,誰是誰非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性在哪里?它是每個人心底不可觸碰的一層膜,一旦碰撞,就一發不可收拾。當人性與道德相遇,人性一定是勝利者——枚竹與肖路決定豁出去了,在某個周末,他們有了身體上的接觸,只是為了要救他們的女兒。故事以謝懷才對枚竹說的一段話為結局:如果孩子生下來,不要告訴任何人,就說是我們倆的,到時候我們帶著兩個孩子回趟老家……
影片的英文名為《In Love We Trust》,意為因為愛,這是取自《圣經》中的一句話。顯然,這正是王小帥所要表達的主題——只要有愛的存在,我們就會相信一切。在影片中,當禾禾對肖路說“我知道你也是我爸爸”,肖路回答說“我和你爸爸都是你爸爸”,女兒的一句“那你也會救我嗎”換來的是許久的沉默,隨即肖路哭了。他太想救他的女兒了,看著女兒瘦弱的臉蛋,日漸稀少的頭發,他怎能不心疼?所以當枚竹說“不管用什么辦法,也要救活女兒”時,他總是盡他最大的所能,甚至不惜與現任妻子鬧到離婚的地步。這就是愛,一種親人之間難以割舍的愛。
枚竹的現任老公謝懷才,從一開始就支持枚竹的各種做法,毫無怨言,只要能救活孩子。在枚竹難過的時候,他總是陪伴在她的身邊,默默地安慰她。作為一個男人,當妻子要跟前夫再生一個孩子以此來挽救女兒時,他忍受了所有的自尊——因為愛著枚竹和女兒,他什么都不再顧忌了,只是想陪伴在她們身邊。這種愛是什么也無法比擬的,因為愛,所以相信。
肖路的現任妻子董帆,其形象真實而生動——她一直想與肖路有個孩子,無奈肖路卻總躲著他。可現在為了救禾禾一命,她竟然同意肖路與枚竹再生一個孩子。雖然有過無數次的爭吵,有過無數次的不理解,但因為愛著肖路,董帆總后還是妥協了。當飛機發生突發故障時,董帆說,她腦海里浮現的總是禾禾的臉,因為她同樣也深愛著肖路的女兒。因為愛,所以理解——當在道德的層面上不被人所接受時,人性戰勝了道德的底線。當人性與道德相遇,盡管會有多種矛盾和沖突,但最終人性會打敗一切,因為愛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
影片是以車輛行進方向的“左”和“右”為開頭,也是以此為結尾的——伴隨著車輛的方向,影片以平淡的音調結局。那個2007號房間,至始至終都沒有被租出去,當枚竹說“2007號房間挺好,卻怎么也租不出去”的時候,我還有點不理解。現在想來,這是編導有意設置的一個“故事扣兒”——影片開頭就給了房號2007一個特寫鏡頭,直到最后枚竹租下了2007號房,2007號房又再次出現在電影畫面里,想來這些是有深刻寓意的。電影《左右》于2007年5月1日上映,“2007”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為整部影片的影像特征。我們慶幸,在那個普通的2007年,有些事情被一部分人記住,回想。
影片中的主演張嘉譯、余男現在已經是著名實力演員,友情演出的高圓圓現在也以成為著名影星。一晃8年過去了,影片中的故事也漸漸塵封在記憶中,但其所傳遞的精神內涵卻不會抹去。
J905
A
1005-5312(2016)08-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