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花
摘要:財政稅收是我國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開展各項經濟活動整體布局的物質保障。同時,科學的財政稅收還能有效調節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社會收入的協調分配。所以,加強財政稅收體制上的改革,是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的基礎保障,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戰略意義。本文正是針對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問題的探討。文章首先闡述了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然后,就現階段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相應的改革對策,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經濟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02
一、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重要意義
首先,財政稅收體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同時也給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因此,推動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有利于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同時也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目標的基本保障。其次,財政稅收體制的創新和改革,有利于推動財政稅收體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服務于民生民建,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縮短社會收入的兩級差距,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從傳統的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發展模式。最后,財政稅收體制的創新與改革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基本保障,可以平衡政府的財政收支水平,從而充分發揮財政稅收在政府宏觀調控中的價值。
二、現階段我國財政稅收體制存在的問題
1.財政稅收體制不完善
首先,財政稅收體系不健全。我國的稅收體系中對部分稅種有缺漏,缺乏一些諸如支持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促進社會穩定以及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的稅種。這樣不僅給財政收入造成了損失,而且還會影響到財政預算和財政的支出,導致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缺少充足的資金來源。其次,分稅制改革進行得不夠徹底。分稅制改革是財政稅收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外面需要認識到其負面影響。例如,由分稅制改革造成的地方和中央財權以及財政收入劃分的不均衡,財政收入過度流向中央政府,對于地方政府的自主權和經濟行為都有一定影響,并且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制約了地方的經濟發展。
2.預算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預算管理是財政稅收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從整體上來講,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較之過去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然而在預算管理體制方面,相應的改革步伐仍舊十分緩慢。概況來講,我國的預算管理體制所覆蓋的范圍十分狹窄,各地方政府在預算管理體制改革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滯后情況,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嚴格的審批機制,導致了財政預算管理不透明,沒有體現公共財政的目標,缺乏科學、合理的預算計劃,有的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財政資金被挪用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深化。
3.財政稅收的轉移支付缺乏規范
現階段,我國的財政稅收多是以分稅制的形式來實施的。分稅制政策的出臺可以平衡各地方經濟之間的差異。在分稅制的基礎上,納稅單位以及個人都可以進行一定的轉移支付。然而,正是這種分稅制的轉移支付過程,經常會導致一些貪污浪費或效率低下的問題,進而導致了我國財政稅收體制的轉移支付缺乏規范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地方財政機構在運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模糊性行為,導致決算時出現了賬目不清或財務漏損等不同的財政問題。這種轉移支付過程在客觀上存在不合理性,降低了我國財政稅收制度平衡各地區經濟差異的能力,影響到了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
三、關于深化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考
1.完善財政稅收體制中的預算體制
預算管理體制的完善是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基礎工作。在具體的改革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財政預算的編制工作和財政預算的執行工作進行一定的分離。具體到預算過程中,可以針對長期和短期的預算予以合理規劃,將短期的財政預算具體化。在做好當前工作的基礎上,逐漸擴大預算管理工作的范圍,結合各地方政府的經濟規劃,強化預算工作的嚴格管理,以此來為財政體制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2.健全分級、分權的財政結構體系
我國的財政稅收政策主要依靠國稅和地稅兩大職能機構來具體實施。其中,國稅機構代表的是中央政府,而地稅機構則代表著地方政府。在財政稅收的改革過程中,需要中央政府一方面要賦予地方政府以獨立的財政權力,同時又要做好地方財政收入和中央財政收入的平衡工作。分級、分權的財政結構體系要充分結合我國經濟的發展需求,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兼顧各級政府事務、協調規范各層機構工作的作用,實現我國財政支出和收入的持續穩定。具體來講:首先,中央政府應賦予地方政府以一定的財政實權,促使地方政府在各類稅種的征收范圍內能夠自主行使稅收的減免權、稅收立法權以及債務融資券等財政權力。其次,在確保中央財政收入穩步上升的基礎上,合理劃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最后,中央或省級地方政府應當在合理劃分財政支出比例的基礎上,直接對財政支出負責,這樣有利于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壓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責任,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建立全面的支付體系
針對支付體系的改革工作,應當將重點放在構建完善的支付結構和支付過程的監督兩方面工作上。在構建完善的支付結構時,要充分結合各地方經濟的實際水平和差異,努力實現各地方經濟的均衡發展。在支付工作的監督管理方面,可以在各地區成立專職的職權監管部門,針對財務稅收明細定期予以檢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整頓意見。
4.建立精準的財政管理體制
為了完善和精簡財政稅收管理體制,需要建設財政管理的相關法律和法規,提高對稅收征管的一體化與合理性。同時,授予地方政府以財政權力,以此來推動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在這個過程中,還應當對地方的財政工作開展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工作,這樣不僅能避免腐敗問題的滋生,而且能提高地方政府的資金使用效率。另外,關于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可以采取分流和分類處理的積極對策,在完善地方債務執行和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提高投資建設中地方政府的自主融資權力和地方活力,從而有效提高對于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管理。
5.正確處理經濟與財政之間的互動關系
在我國現階段的經濟運轉體制之下,各級地方政府為了提高政績,針對不同的市場競爭領域都有一定的介入。例如,對轄區內國有企業的發展以財政補貼或是直接以投資的形式干預企業發展,這樣不僅僅是揮霍了政府的財政資金,扭曲了公共財政的管理目標,同時也不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針對此類公共財政知道問題,應當要求各地方政府遵循公共財政的原則要求,積極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其他公共領域,為經濟社會中的各個經濟主體以及投資主體提供一個公平的、有序的競爭環境,促進市場公平性,在經濟與財政之間尋求一個良險的發展互動關系,優化經濟結構,消除二元經濟的不良后果,提高經濟質量,形成經濟與財政的可持續性發展關系。
四、結語
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是一項任務艱巨且漫長的工作。針對財務稅收體制的改革,首先要有明確的改革目標,同時將長遠的目標劃分成不同的階段來努力實現。在這個過程中,
政府以及稅收管理部門可以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創新型管理思路以及方式,為促進我國稅收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前進而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黎慧杰.關于財政稅收體制改革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4).
[2]谷秀英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創新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35):39-39,40.
[3]高小納.我國財政稅收體制改革與創新探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