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妍 王建威
摘要:本文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原則進行闡釋,提出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高校;后勤;成本核算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現如今的教育大環境,使高校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成本核算合理支出,通過成本控制評價效益,通過成本分析及時發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能夠使高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優化配置資源,用有限的經費最大化的提高辦學效益,面對競爭壓力保持活力,實現高校教育事業的良性運轉。
一、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原則
保證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質量,必須符合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則:合法性原則、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分期核算原則、實際成本計價原則、一致性原則、重要性原則。除此之外,因高校會計核算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成本核算還應該遵守以下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和固定資產折舊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凡是當期已經發生支出及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支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支出,凡是不屬于當期的后勤成本支出,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支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支出。在實務中,高校后勤的交易或者事項的發生時間與相關貨幣支付時間有時并不完全一致。為了更加真實、公允地反映高校特定會計期間的后勤成本成本信息,高校后勤在成本核算時,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二)配比性原則
配比性原則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方面指收入和成本在期間上的配比;另一方面指成本在各個收益對象之間的配比。成本核算原則中的配比性原則主要指受益對象的配比,是指學生接受教育服務過程的教育成本配比,即教育成本誰收益誰負擔。為了得到比較真實、公允的高校后勤成本信息,在進行教育成本核算時,應遵循配比性原則。
(三)固定資產折舊原則
長期以來,大家都覺得高等學校是國家出資開辦的,有固定的財政撥款和穩定的學費收入,不存在提高資金利用率和進行成本核算的壓力,也不會有什么風險問題,再加上《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也沒對高等學校的固定資產折舊提出要求,所以高校后勤的固定資產在購建時、在交付使用時即確認為教育事業支出,同時增加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始終以歷史成本掛在賬面上,不存在折舊的問題。這樣做,無形中增大了高等學校的資產數量,對有償使用資產的補償缺乏依據。而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是高等學校加強后勤資產內部管理的需要,計提折舊后,有利于提高后勤資產利用效率,真實反映高等學校后勤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和凈值。
二、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建議
(一)提升高校成本核算動力,完善教育成本管理體制
改變高校后勤部門自我定位,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實務上建立起以科學管理、效益管理和成本管理為主的綜合財務管理新體制來。要強化學校后勤財務、資產、物資等保障系統的成本意識,制定配備標準,并及時、系統、準確地為成本核算搜集、整理和提供相關信息,保證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加強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監督和控制,定期向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公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情況并及時收集社會各界的反饋意見,為成本核算提出針對性的改進措施。通過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管理體制的改革來實現教育成本核算的常規化、科學化。
(二)明確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間
不同于高校的學年度,我國現行企業成本核算期為每年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按學年進行成本核算,與企業成本核算就會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國家預算年度采用公歷制,以學年為成本核算期會導致跨年度數據的分攤調整,巨大誤差在所難免,這樣就會影響成本核算結果的準確性,不利于政府劃撥教育經費和考評辦學效益。因此,基于對財政撥款和與新制度規定的會計年度相一致的考慮,本文認為高等學校后勤成本計算期應以公歷年度為宜。
(三)建立健全適合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的會計準則
隨著我國財務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將是大勢所趨。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規范行為,促進高校后勤經濟活動納入教育成本核算軌道,加強高校后勤成本意識和提高高校辦學效益。具體來說,現代教育會計準則的建立要有利于改革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后勤財務透明度,增強對社會、學生或家長服務消費的責任度,樹立高校在社會和學生心目中的信譽度,充分調動社會和個人對教育投資的積極性,拓寬高校經費籌措渠道。
(四)建立一個與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相配套的管理體系
有了先進的制度和準則必須配備高效能的管理機制,與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相匹配的管理體系,應包括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心和高校后勤成本監督管理中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心的職責主要做好高校后勤成本的預測、計劃編制、核算等工作,并要求把貨幣資金為中心的傳統核算模式,轉移到資產為中心的核算模式上來,實現立體管理。從縱向上講,就是要建立校、院、系三級模式體系,進而以院為基本核算單位,全面進行設備折舊、材料、低值易耗品攤銷和成本費用的核算和管理。從橫向上講,就是要強化學校財務、財產、物資的管理職能,增強成本意識,制定配備標準,并及時、準確、系統地為會計核算搜集、整理和提供會計資料,保證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正常進行。監督管理中心的職責主要加強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監督和控制,定期向政府、學校和社會公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情況,及時收集各界的反饋意見。為政府、社會和個人對高校教育投資決策、高校加強財務管理等提供準確信息。對各項浪費和損失要追究責任,對不符合高校后勤成本的定額和計劃進行及時調整、修訂。
高校的財務會計制度隨時代要求處于不斷變革之中,目的就是讓高校后勤成本核算能在一個統一規范的制度框架與準則指導下進行。制度的修訂促進了成本核算的實踐工作,反過來在研究后勤成本核算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我們也可以探尋要實現后勤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有序進行,制度還需要哪些方面進一步的完善。這是本文的重要研究目的之一。
參考文獻:
[1]萬壽義,曲京山.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問題研究-基于管理的視角[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0(3).
[2]張德瓊,廖忠友,陳平.高等學校教育成本核算芻議[J].事業財會,2001(5):18-19.
[3]趙紅英.高等教育成本的界定和控制[J].財會月刊,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