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茜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出臺的一項關于稅收改革的重要政策。建筑行業作為占據市場經濟發展地位關鍵行業之一,其稅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為了適應“營改增”給建筑行業帶來的影響,應對隨之而來的考驗,建筑行業只有積極調整結構,完善財務管理體系,才能減少沖擊和保持穩定。本文基于對“營改增”特點和該政策對建筑企業的影響與考驗進行分析,探討有效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稅收模式;建筑企業;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引言
我國的“營改增”稅收模式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既能夠有效地消除企業的重復征稅行為,減輕稅負;又能規范企業的經營活動[1]。建筑行業的企業包括建材、房地產等領域,由于這類行業的財務核算、稅務等環節復雜。因此受到的沖擊相對于其他行業更明顯。如何在新的制度下,運用好這一稅收改革政策,合理調整自身的業務并且實現完美轉型,實現與社會進步相適應,就成了當下建筑企業迫切需要思考并解決的事情。
一、“營改增”稅收改革制度的特點
營業稅和增值稅對于建筑工程來說原本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兩個方面。首先是繳稅的對象上,營業稅適用于建筑行業和多個工程行業,而增值稅是針對大多數的第三行業和少數的第二行業的銷售部門;其次是繳納的稅率,營業稅的稅率主要是3% 和20%,并且是通過總收入乘以應繳稅的比例得出來的,而增值稅達到了13%以上,它應繳納的是營業總額和每一項應納稅的差值。而實行了“營改增”之后,最大的優勢就是體現在稅率的改變上,還增加了6%和11%的等級劃分[2]。實施營改增能夠降低我國稅務管理的難度,革除傳統復雜稅務制度的弊端;降低了生產過程中重復納稅的概率,也有利于改善生產的質量。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和考驗的分析
(一)“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
理論上講,營改增有利于降低企業稅負,然而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各項資源、成本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勞動力價格。對于大型的建筑的公司而言,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因而承受的成本更大。而人力成本在新的營改增的制度中是不能納入抵扣項目中來的。因而造成了實際上人力成本的支出還達不到減免稅負的水平。此外,不是所有的建筑企業都可以在每項支出上取得增值稅的發票,例如設備資金、外購的原材料等無法提供合法的支票,導致項目無法抵扣,反而給企業帶來了稅負加重的可能。
(二)“營改增”給企業會計核算帶來挑戰
以往的會計科目比較簡單清晰。核算方式也相對容易操作。然而“營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稅需要針對每一個項目進行開具發票,原本建筑行業涉及的對外業務種類多,步驟繁雜,因此增值稅的發票收集和核對等業務的工作量增加,在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的情況下,企業的會計人員要保質保量地完成既定目標,就不得不提高速度和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營改增”提高了增值稅發票管理的風險。因為所用的發票不同于營業稅的發票,這體現在稅務部門對于發票的管理和稽查更為嚴格,增值稅可能在不同項目施工地區進行分散核算或者集中核算,不管哪種方式,都對發票的管理和保存要求嚴格,一旦出了問題就要及時進行申報處理[3]。
(三)“營改增”給建筑造價和資金負擔帶來的影響
首先,隨著營改增的政策推行,與建筑工程相關的法律文件規定也會發生變化。例如企業的設計概算和施工預算編制按照新的規定和標準執行;其次,對建筑企業的投標工作來說,更加復雜,例如原本按照工程結算收入計算的營業稅不再收取;投標總價中的增值稅包括價外稅,這關乎編制的問題,因此要去深究;最后,建筑企業由于工程實施層層承包的制度,因此資金流轉并非每個環節都能夠順利到位。有些建筑單位為了獲取足夠的符合額度的增值稅發票會采取提前支付全部款項的措施,然而后期收回的資金卻相對滯后,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拖欠工程款的狀況嚴重。企業的資金周轉力度弱,形成資金流動壓力。此外,由于新的稅務制度的改革,企業也相應地需要購置稅控裝置、設置專門的部門和專業的管理人員,這些都會產生不小的資金花費。
三、“營改增”形勢下建筑企業化解風險和不利影響的對策
鑒于前文分析的建筑企業受“營改增”稅務制度改革的影響,可以結合建筑企業的實際從這幾個方面提出解決措施來應對不利影響,化解危機。
第一,關注政策動態信息,并結合建筑企業的生產實際特點做好稅務統籌計劃。尤其要把握稅務制度全面實施前的過渡性財政扶持政策,爭取合法的支持;在實施過程中,重點關注“營改增”的進度,及時制定出科學的稅收策略,規避風險,合理避稅;第二,采取措施,增加進項抵扣。購入商品時,應該優先選擇能夠提供合法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供應商。建筑單位還應該積極轉變生產管理方式,特別是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盡可能減低人工成本和開支,獲得足額的進項稅減輕負擔;第三,要強化財務管理水平,增強從業人員素質水平。一方面要全面加強企業各項發票的收集、審核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培養管理人員的從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如集中開展國家法律稅收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杜絕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第四,積極進行項目上下游之間的溝通,主動尋求幫助。由于建筑企業包括原材料的供應商、承包商等上下環節合作商,因此,要合理選擇合作商,保證資金的周轉暢通。假如遇到突發狀況和問題,企業應該主動尋求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援助。早日和財稅部門達成認知上的共識[4]。例如針對有些進項發票難以獲得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解決等。
四、結束語
總之,“營改增”給建筑企業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地造成了不利影響和風險。企業只有在充分認清形勢,結合自身發展的情況下采取科學合理的策略才能積極應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實現趨利避害,將企業的稅負降到最低,積極響應國家的稅務制度改革,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成瑤.“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2014(11):270-270.
[2]周振維.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3(16):134-135.
[3]叢日爽.淺談“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分析和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336-336.
[4]鄒云川.淺談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商,2014(40):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