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企業營業稅應稅項目調整為增值稅制度的實施對建筑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建筑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的良性發展,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進行應對。本文從“營改增”的概念入手,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影響;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前言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發展質量會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于建筑企業而言,“營改增”制度的實施具有抑制漏稅現象發生、避免征稅重復的作用。由于部分因素的影響,使得該制度實施對建筑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營改增
(一)營改增的概念
營改增是指,將企業在以往經營過程中繳納的營業稅轉換為增值稅。對于企業而言,這種變化使得企業只需要對自身的服務或產品的實際增值部分進行納稅,實際賦稅值發生相應降低[1]。
(二)營改增制度的特點
與企業傳統的納稅過程相比,“營改增”制度的實施對重復征稅現象進行了有效控制。對于企業而言,該制度的實施會對投資帶動供給過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進而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
實施“營改增”制度對建筑企業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方面的影響
實施“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在采購施工設備、施工材料等相關物資的過程中,需要將獲取的增值稅發票作為參考依據對進項稅額進行合理扣除。與未實施該制度之前的情況相比,建筑企業的資產總額發生了相應的降低,這種變化會引發企業實際資產負債率的增加。就建筑企業的會計核算而言,由于該制度的實施引發了主營業務組成成分的變化,因此,其會計核算的計算方法會隨之發生變化,通過不同計算方法獲得的最終利潤率計算結果也不同。在實施“營改增”制度之前,如果企業實際稅負與自身的營業收入值相等,當實施該制度之后,建筑企業從經營活動中獲得的營業收入值會發生相應的降低,但其利潤率卻會增加[2]。
(二)建筑企業施工材料方面的影響
建筑企業的盈利主要是從建筑工程施工中獲得的。“營改增”制度對這方面的規定是,納稅人應該按照3%的征收率比例對銷售的自產貨物進行所繳納增值稅的計算。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必需施工材料主要包含商品混凝土、磚、石料等。建筑企業在采購這些材料的過程中,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率為11%。在可以取得正規增值稅發票的情況下,進項稅率的抵值比例為3%,因此,施工材料采購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繳納的納稅總值發生了8%的增長。這種現象會促進建筑工程施工稅負的增加,使得建筑企業從建筑工程中獲得的利潤變少。
(三)建筑企業現金流方面的影響
建筑工程項目周期較長是建筑企業的主要特點之一。在未實施“營改增”制度之前,為了便于計價的順利進行,在實際過程中,營業稅通常是由建設單位在付款和驗工計價的過程中代扣的。當該制度實施之后,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繳納過程需要自行向相關稅務機關繳納。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工程款收取與增值稅之間可能具有較長的時間差,因此建筑企業自身現金凈流量發生顯著增加,進而對建筑企業的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進行產生阻礙作用。
(四)建筑企業勞務費方面的影響
對于建筑勞務企業而言,施工人員的勞務費占建筑工程總成本的比例范圍處于20%-32%之間。實施“營改增”制度之后,在該企業向建筑工程施工企業供給勞務費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勞務收入的11%進行增值稅銷項稅的計征,該部分費用無法通過相關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因此,稅制改革為企業帶來了8%稅負的增加。這種現象對建筑勞務企業的盈利活動產生了不良影響,建筑企業勞務企業為了保證自身的正常運營,可能會將增加的稅負轉嫁至施工企業[3]。
三、應對“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產生影響的有效策略
為了保證自身的良性發展,建筑企業需要通過以下幾種應對策略的應用,有效應對由“營改增”的實施帶來的相應影響:
(一)對自身的管理進行合理調整
為了對由“營改增”實施引發的稅負增加等影響進行合理控制,建筑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管理模式進行合理調整。為了更好地適應“營改增”制度的要求,建筑企業應該從大型投資項目、設立分公司、自身組織機構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營改增”制度的實施有利于對建筑企業分包經營、聯營等不合理方式進行有效監督,因此,對于建筑企業而言,保證經營方式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4]。
(二)提升稅收籌劃質量
實施“營改增”制度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包含會計核算、法律、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為了保證自身的良性發展,建筑企業通過對相關人員的培養,以及專業稅收籌劃人員的配備,實現自身稅收籌劃質量的提高。對于建筑企業而言,這種應對策略的應用可以實現對涉稅風險的有效控制,并從該制度的實施中獲得一定的稅收利潤。
(三)增強改革稅制的運用熟練程度
“營改增”制度的變化對建筑企業的相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該制度的有效實施,建筑企業應該定期對財會人員、預結算人員等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對增值稅繳納要求等相關知識的了解,進而實現建筑企業改革稅制運用熟練程度的提高[5]。
四、結論
在實施“營改增”制度之后,對建筑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施工材料方面納稅值的增加、現金凈流量增加以及人工勞務費稅負增加等。為了有效應對上述影響,建筑企業應該通過專業稅收籌劃人員的配備提升自身的稅收籌劃質量,并結合自身管理模式和經營方式的合理調整,實現對涉稅風險的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王雪.“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5.
[2]鄒國東.“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產生的影響及企業應對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3]黃漢勇.論“營改增”對大型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D].云南財經大學,2015.
[4]王冬云.淺談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3,16:311.
[5]張鵬.試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2:94-95.
作者簡介:馬海飛(1976-),男,陜西延安人,學歷:本科,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有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火力發電企業基建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