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是當前經濟體系的核心,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農村金融發展有利于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的實施。但是,雖然我國積極重視農村金融機構和金融體制的發展。但是,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著農村資金外流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改革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本文分析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以促進中國農村金融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0.6;F830.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2-000-01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村金融機構和金融體制不斷發展,農村信用社改革逐步發展,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不斷發展,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由于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缺乏充足的指導及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國農村金融存在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促進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中國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村金融的發展,而且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一、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
1.金融機構成本高,抗風險能力低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大都建設在鄉鎮和縣城地區。而鄉鎮和縣城地區的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鄉鎮金融機構的客戶主要是農戶和微小企業。農村金融機構具有信貸額度較小、流動性較高、頻率較高的特點。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調用需要較高的管理費用,極大地提升了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成本,加大了農村金融機構的運營難度。另外,由于農村地區收入較少,金融機構的資金較少,抗風險能力低。
2.金融機構網點較少,信貸規模小
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農民的收入和存款較少農村金融機構的網店較少,且信貸規模小。這些特點嚴重阻礙了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另外,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滿足客戶的小額貸款,且金融業務項目較少,金融機構的服務對象和業務項目單一,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融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信貸規模不易擴大。
3.市場定位模糊,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服務于“三農”政策,而金融機構的經濟性質要求它追求利潤最大化。因此,金融機構多將網店設立在比較富裕的農村地區,而金融機構的貸款項目主要針對需求較大的企業,偏離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同時,農村金融機構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運營過度追求經濟利潤最大化而忽視了農業的發展。
4.融資渠道較少,資金來源不足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受到很大限制。我國出臺的村鎮銀行的持股規定限制了民間資本向村鎮銀行的注入。而農民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認可度直接影響了農民的存款數額,農村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受到限制;其次,很多小額貸款公司遵循“只貸不存”的原則,使金融機構的資金出現周轉不足的現象;最后,農村金融機構受農村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影響,存款較少,并且資金來源的渠道較少,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
二、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
1.加強宏觀調控
首先,應民股權額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和市場功能,合理布局農村機構網店,促進新農村建設。同時,農尋金融機構應深入調查農戶需求及農戶的經濟狀況,充分發揮簡化貸款手粗的優勢,加強對農村發展的貸款支持;其次,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放開準入條件,積極引進多元化的資本投入,采取激勵約束機制。為此,農村金融機構應實施“掛鉤”政策,鼓勵中大型商業銀行參與農村金融機構。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改革和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制度,吸引各類投資者。
2.選擇可持續發展模式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選擇可持續發展弄濕,采用“控股公司與總分行制”的發展策略,完善農村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能力。同時,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建設法人治理結構,擴大農村金融機構的資本總量,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機制。另外,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開展錯位競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其次,農村金融機構應深入農村生活,加強宣傳,加強農戶對農村信用機構的信任,提高農村信用機構的資金吸引能力。
3.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
首先,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明確市場定位,選擇合適的客戶群體,并積極培養良好的目標客戶群。為此,農村金融機構應堅持服務“三農”的原則,將“三農”與小微企業作為重點客戶,采取與大中型金融機構錯位競爭的方法,積極培養良好的客戶群體;其次,農村金融機構應積極創新經營理念,優化考核體系,積極建立激勵機制,加強業務監督,提高業務水平。
4.加大政策支持
首先,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為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發展環境;其次,政府應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貨幣金融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完善現有的金融機構扶持政策,為金融機構的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其次,政府應積極優化農村的信用環境,建設農村信用體系,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
三、小結
農村金融發展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資金支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但是,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我國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著金融機構成本高,抗風險能力低、金融機構網點較少,信貸規模小、市場定位模式,缺乏明確的經營目標、融資渠道較少,資金來源不足等問題,為促進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相關部門應加強宏觀調控、選擇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模式、積極應對利率市場化、加大政策支持。分析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不僅有利于促進中國農村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而且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金融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農村金融服務研究小組,編.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2]孫勇智,孫啟明.信貸模式創新、金融支持與農村經濟發展——以黑龍江省為例[J].當代經濟研究,2013(07).
作者信息:向彥達(1999-),男,漢族,湖南株洲人,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