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曦,王子毅
(河北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2)
時代的產物
——樣板戲
董晨曦,王子毅
(河北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2)
樣板戲是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產生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是在電影和戲劇的基礎上形成的特殊電影樣式。它繼承了傳統的京劇形式,保留了唱、念、做、打的藝術手法,同時和新興的電影技術相結合,通過運用鏡頭和后期剪輯的方式將戲劇舞臺搬上了大銀幕。本文主要從樣板戲對傳統戲劇的影響與發展出發,結合電影形式產生出一種全新的藝術特點進行分析,闡述樣板戲作為特定年代的特殊藝術表達方式。
樣板戲;戲劇
樣板戲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從內容到敘事,再到人物的刻畫以及語言的表達,都有那個時代抹不去的印記,因此樣板戲是一種純粹為藝術審美而服務的藝術樣式。此外在電影與戲劇的結合中,它首先限制了電影的個性發展,從拍攝到剪輯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使得電影這門藝術成為了記錄的工具;其次與傳統戲劇相比較,樣板戲又以電影的播放形式取代了傳統戲劇臺詞中的抒情美、藝韻美,并且把臺詞變成了宣傳藝術的主要方式,此外,電影在拍攝過程中又影響了戲劇的連貫性,演員的表演與舞蹈相結合,大大延伸了戲劇整體的藝術美。總而言之,樣板戲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存在著自身的優缺點,可以說樣板戲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一)語言審美上的特點
塑造人物、抒發情感、表現語言藝術豐富的形式美,是戲曲語言最根本的任務和本質的審美特征。一方面,樣板戲的臺詞選擇“情”作為切入點,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渲染一種氣氛,強化一種體現階段共性、代表普遍社會意義的愛憎感情,獲取了此時和彼時的戲劇效應,強化了戲劇中臺詞的審美感受;另一方面,由于這種情感話語是具有審美品質、具有感情層次的,把人物豐富復雜的內心感受淺表化、變異化、模式化,塑造出一批具有個性特征的英雄人物,賦予了這些人物的臺詞帶有明顯的情感色彩。
(二)語言風格上的特點
由于當前時代的不同,藝術表現風格也發生不同。根據當時的社會形態,造成了樣板戲中愛憎分明的臺詞。在電影和戲劇中,語言都是“直抒胸臆”的最佳表現手法,語言可以直觀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樣板戲中出現過一些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詞語,如“野狼嚎”、“毒蛇膽”、“黑頭鯊”等。這些具有一語雙關的詞語彰顯了樣板戲的獨特魅力。
(三)語言內容上的雷同
語言體現了一個人的特點,所謂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這有利于將人物展示得更加真實、立體。然而樣板戲中的正面人物,無論是戰士、鄉親,還是工人、農民,不同的職業、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年齡,大家的語言近乎相似,很難對不同的人物進行區分,尤其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大家的話語更會一致,經常出現異口同聲的現象。盡管語言作為交流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共性的一面,但共性是建立在個性基礎上的。樣板戲中的臺詞就忽略了鮮明的人物個性,強烈的公式化語言把樣板戲直接與傳統戲劇進行了區分。
眾所周知,戲劇是舞臺的藝術,舞臺是現場的藝術,戲劇不同于電影的最重要一點是,戲劇是觀眾在劇場中現場觀看的演出,戲劇的演出離不開劇場,而現場觀眾也是劇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樣板戲的拍攝過程中,因為沒有了現場觀眾的存在,所以首先也就失去了和觀眾互動交流的機會,攝影機前的演員受攝影機的支配更加明顯;加之戲劇演員不懂得如何與電影鏡頭進行互動交流,失去了與觀眾之間的交流也就失去了走心的表演,所以樣板戲想要表達的內容就需要通過臺詞進行傳播,這樣就展現出樣板戲臺詞的獨特魅力。
雖然樣板戲在風格上有自身的特點,但是它也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我們要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樣板戲。樣板戲在制作過程中,因為要考慮到機器的拍攝,因此演員的走位就要配合攝影機的運動,拍攝時有無數次的開機關機,那么戲劇表演也就要配合著拍攝被暫停,演員的表演情緒也隨之被打斷,這就使得觀眾在觀看樣板戲時會有莫名其妙的跳脫的感覺。
雖然在錄制樣板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樣板戲與影視的結合給戲曲藝術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大大加速了戲曲藝術的傳播空間。
[1]祝克懿.“樣板戲”話語對傳統戲曲話語的傳承與偏離[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129.
[2]劉金祥.論樣板戲的角色等級與仇恨視角[J].理論學刊,2004,(4).
[3]彭松喬.“樣板戲”敘事:“他者”觀照下的女性革命神話[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1).
[4]王鴻卿.小說《沙家浜》爭議的背后[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
第一作者:董晨曦,出生年月:1993年1月13日,籍貫:保定,河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王子毅,出生年月:1991年5月23日,籍貫:保定,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廣播電視專業碩士研究生。
J82
A
1007-0125(2016)09-0053-01